幻灯片 1济宁高新区高中
许青
----
幻灯片 2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
幻灯片 3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语言的角度。
3、表述要清晰规范。
----
幻灯片 4
1、语言使用——炼字
2、语言特色——风格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
幻灯片 5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炼意。
从词性来看,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兼有副词和数量词。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
幻灯片 6
1、鉴赏思路
(1)炼动词
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
幻灯片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小船。 ②海幢:zhuàng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
幻灯片 8【答案】 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
幻灯片 9(2)炼形容词
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
----
幻灯片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
幻灯片 11【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
幻灯片 12 【注意】锤炼形容词,特别注意三种类型: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即叠音词的运用。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表颜色的形容词。
----
幻灯片 13(3)炼数词
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
幻灯片 14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
----
幻灯片 15(4)炼副词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获得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效果。
----
幻灯片 16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幻灯片 17【答案】 (2)“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与妻儿分离,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
幻灯片 18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从某诗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试作具体分析。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提问方式
----
幻灯片 19 (5)对诗词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8)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
幻灯片 20
(1)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
(2)对于比较类的,属开放性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哪个更好,然后作具体分析。
(3)对于诗眼型提问,抓住以下答题要点。
3、解答思路
----
幻灯片 21 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
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
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
幻灯片 22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3)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步骤
----
幻灯片 23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堂演练
----
幻灯片 24【答案】 (步骤1) “空”在文中说“徒劳”的意思。 (步骤2)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步骤3) “空”字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
幻灯片 25诗眼是什么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品评词语, 巧抓 “诗眼” 。
----
幻灯片 26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
幻灯片 27诗眼是什么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幻灯片 28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咽”字写出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冷”字表现深山中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阳光仿佛也带有寒意。这两句诗创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意境,与诗人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思想感情相谐和。
----
幻灯片 29总结
诗眼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整首诗
某一句
传神的动词
富有情韵形容词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
幻灯片 30 晴 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将其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王安石把“飞来”改成“纷纷”改得好吗?
课堂演练
----
幻灯片 31【答案】改得好。 (步骤1)“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2)描述出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
----
幻灯片 3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
幻灯片 33答案: (步骤1)“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步骤2)白发映衬着衰老的容颜让人触目惊心,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步骤3)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
幻灯片 34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
幻灯片 35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幻灯片 36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缠绵哀怨、笔调婉约
(1)答题术语
3、常用术语
----
幻灯片 37 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 、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 准确传神、 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
(2)评价术语
----
幻灯片 384、答题步骤: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幻灯片 39
1、平淡质朴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诗歌常见风格
----
幻灯片 4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
幻灯片 4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篱笆、菊花、远山、飞鸟都是田园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景物,诗人娓娓道来,不加缀饰,在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
具体分析:
----
幻灯片 42
2、绚丽奇特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诗歌常见风格
----
幻灯片 43李贺《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幻灯片 44李贺《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具体分析: 以玉碎山崩之声拟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拟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欢快,以有形写无形,想象新奇,用词绮丽,形神兼备。
----
幻灯片 45 3、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
幻灯片 46 4、悲壮慷慨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
幻灯片 47 5、豪迈奔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直率有气势。
----
幻灯片 48 6、沉郁顿挫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
幻灯片 49 7、冲淡平和
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
幻灯片 50
8、旷达潇洒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
幻灯片 51 9、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
----
幻灯片 52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幻灯片 53 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
幻灯片 54 10、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幻灯片 5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课堂演练
----
幻灯片 56【答案】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幻灯片 5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它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课堂演练
----
幻灯片 58【答案】 (步骤1)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 (步骤2)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 (步骤3)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