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鉴赏语言的表达技巧
主讲人 周长安
----
幻灯片 2 文章内容的表达是依靠语言的组合形式与表现形式来实现的。
语言的组合形式指文中的句子根据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而结合起来,集中表达一个中心。
文章的表现形式指从内容出发而采取的表现手段和方法,这体现在词语与句子的选择、运用上。
由此看来,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必须着重分析理解词语与句子的选用。
----
幻灯片 3 《考试说明》要求: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
幻灯片 4一、什么是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我们关注的应是在中考中所涉及到那些表达技巧。
武汉市本地考查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五方面:
----
幻灯片 5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④议论、说明的技巧。
----
幻灯片 6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
幻灯片 73、句子在文章结构的作用
主要有设置悬念、铺垫、埋伏笔、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等等。
----
幻灯片 8
4、文章材料的安排
一般原则是详略得当或者繁简得当
----
幻灯片 9
5、修辞手法的运用
主要有比拟、排比、对比、设问、疑问、反问、夸张、反复、双关等等
----
幻灯片 10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主要有三项:
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如“这篇散文题为‘雨’,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雨’的在文中的意义。”就属于这类试题。
----
幻灯片 11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
这也是常用的题目。如中考题:“这篇散文,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就属于这样的试题。
----
幻灯片 12三、鉴赏表达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
幻灯片 132.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
幻灯片 14 对于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考查的一项内容,只要掌握了答题的规律就不难解答这类题目。这类题目的发问模式常常是:……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对此在答题时不妨这样应对: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
幻灯片 15
例文:武珞路中学九月月考试题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遥远的他方有什么?一定是爱情。我相信南瓜是一个痴情女子,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疼。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
幻灯片 16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旁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很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
幻灯片 17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在祖母的心里面。
题:请对文章中作红色标签的句子品析它的表达技巧。
----
幻灯片 18 ①答案要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意对即可)
②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③答案要点: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意对即可)
----
幻灯片 192012年武汉市中考题
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
幻灯片 20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
幻灯片 2114.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4分)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答:
以形象(或生动)的语言来表现阅读环境的优美,以精练的语言(或多方面的呈现)来表现阅读内容的丰富,以此来凸现阅读的愉悦和充实,从而表现“邂逅”的美丽。
----
幻灯片 22
----
幻灯片 23具体谈谈答题模式及解法
1、人称表达类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
幻灯片 24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
2)明确答题方向。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烘托气氛; 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生动形象;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有气势;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突出强调。 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
幻灯片 253、表达方式类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
幻灯片 26白描
白描也叫素描。白描手法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色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不施加色彩和渲染。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就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他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幻灯片 27 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
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眼睛凹进眼眶”、“结实的牙齿”,简要传神的几十个字,写出这个长年在户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这句既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牙齿结实的特点,又勾起我们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钉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惯常举动吗?这段话虽然还不是那样的细致丰满,却抓住了人物特征的关键之处,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显示出白描勾勒的妙处。
----
幻灯片 28细描 也是从绘画的术语中引进来的概念。原指绘画中的工笔。细描也叫工笔描写。细描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全面。
----
幻灯片 29如巴金《日出》的一段: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
幻灯片 30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铺垫照应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
幻灯片 31 4、行文段落类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
幻灯片 32 5、表现手法类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暗示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
幻灯片 336、篇章结构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对文章结构具体思考角度 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
幻灯片 34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谢谢,请多多指教!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