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诗歌鉴赏
语 言
----
幻灯片 2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的方式
一、结合全诗,看词或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鉴赏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
炼字、诗眼
----
幻灯片 3什么叫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句中眼 篇中眼
----
幻灯片 4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比较不同的版本,哪一个更好?
4、这首诗歌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个词?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考查形式——品味字句妙处
----
幻灯片 5赵嘏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
思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物在人非
思念
惆怅
落寞
凄清
----
幻灯片 6(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崔道融《溪上遇雨》)
----
幻灯片 7(四)抓词类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五)抓虚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
幻灯片 8高考热点:
动词
形容词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数量词、虚词
----
幻灯片 9答案:①“藏”即“埋藏”“隐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小径很快便被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一个“藏”字,包含了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即“穿透”,精炼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这两字形象地展现了邹明府旅途的艰辛。
《送邹明府游灵武》(12湖北卷)
----
幻灯片 10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表述时应考虑这个字或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3、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表现了形象怎样的特点。
炼字
----
幻灯片 11 炼句
《望江南》(12年福建卷)
【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笃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这两句表现了钓翁垂钓时的笃定宁静、心无旁骛。
----
幻灯片 12答题步骤
炼句
①指出该句使用的手法,或对关键词进行分析。
②展开联想,诗意地描述原句中景象。
③结合全诗,指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表现了形象怎样的特点。
----
幻灯片 13诗歌语言风格与特色的一般分类:
华美绚丽、浓墨重彩
第一大类:语言朴实
第二大类:语言生动
第三大类:语言华美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白晓畅
第四大类:富有哲理
富有哲理、辛辣讽刺、诙谐幽默
----
幻灯片 14语言风格
《长干曲》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
幻灯片 15答题步骤
语言风格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详见诗歌鉴赏(3)】
②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③结合全诗,指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表现了形象怎样的特点。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炼字
----
幻灯片 18参考答案:
“拳”和“退”。
“拳”即“蜷缩”,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蜷缩栖息的神态。“退”即“后退”,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两句诗动静结合地描写了诗人江边所见的一幅自然和谐的图景。
----
幻灯片 19《初见嵩山》(12辽宁卷)
【答案】
①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坚守人格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