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系统优化
新事物的产生
量变
----
幻灯片 3重点论
扬弃
创新意识
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人类思维和文化
----
幻灯片 4【题型特点】
1.所谓评析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现象或材料,
要求考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和科学方法,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
对于辨析的观点、现象、材料,进行辨析评论的方法,没有一
个固定的模式,完全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试题的具体
内容作具体分析。
评析类主观题
----
幻灯片 5体地加以分析。一般很少有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题目。其二,
就标准答案来讲,也没有比较固定的答题模式,几乎全是因题
而异。
2.评析题主要有以下特点:其一,一反过去判断题的思维
定势,对题中所给的观点、现象、材料均需要考生辩证地、具
----
幻灯片 6(2)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既存在正确成分,也存在错误
成分?
(3)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
外条件下是错误的?
(4)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是辨中有辨的?
(1)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解题技巧】
1.审题技巧。
判断或辨别(辨)是进行分析说明(析)的前提条件,在回答问
题之前,必须对题目作出科学的判断,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
幻灯片 7 (2)凡属于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辩证否定类
的评析题,一般不要先表态,应在具体分析时再加以肯定或者
否定。不论哪一类评析题,在具体分析问题时,都必须有针对
性地阐明辨析的理论根据,并依据理论根据来具体分析题目的
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之处,或者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
么条件下错误等。
(1)凡属于单一的肯定或否定的评析题,一般先明确题中的
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全面、具体地分析肯定或否定的
理由。
2.答题技巧。
----
幻灯片 83.组织答案应遵循三个步骤:辨、析、结。
第一步,“辨”,即说明“是什么”,
第二步,“析”,即说明“为什么”和“怎么办”。
第三步,“结”,即总结自己的观点。
(3)根据评析题的具体情况要求,必要时指明题目中的观点
或材料的问题所在。
(4)一个原则:“轻判断,重分析”。
(5)诀窍:判断在表面,分析在字面,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
幻灯片 9【典例】
(2011 年广东卷·T37·第二问)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
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
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
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
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
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
幻灯片 10[解题步骤]
----
幻灯片 11 [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
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
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
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
幻灯片 12【跟踪训练】
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
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彩色馒头”等事
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
受人尊敬的国家。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
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有关知识,
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
点。
----
幻灯片 13 [解析]首先判断题中的观点是正误混杂的,文化建设和经
济发展具有相对立的一面,但是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两者又有相统一的一面。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一面体
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体现的是矛盾的同
一性,因此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
幻灯片 14 [答案]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属性。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的方面,文化建设更多
考虑社会利益,经济发展更多考虑经济利益,二者存在对立,
所以观点有合理的地方。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
赖,相互贯通。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又反作
用于经济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观点只看到二者
对立,没有看到其统一。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
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
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题目的观点是
片面的。
----
幻灯片 15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1 年12 月12 日至14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
行。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
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
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
幻灯片 16 会议还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要深入分
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
重点。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
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有经济学家表示,这说明在通胀下行趋势确立、经济增长
放缓预期不断加强之际,政策的重点已经明确从控通胀向保增
长或者稳增长转移。
----
幻灯片 171.《生活与哲学》角度
----
幻灯片 18续表
----
幻灯片 192.《经济生活》角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体现了财政的作用,
市场调节的弊端,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等内容。
3.《政治生活》角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也体现了政府积
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
幻灯片 20 1.2011 年虽然我国面临了国际国内的种种困难,但是我国仍
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答案]B
----
幻灯片 21 2.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和国家都会总结这一年的
成绩和经验,因为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
响深远。这说明(
)
A.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
[答案]B
----
幻灯片 223.根据经济形势对 2012 年经济工作作出重要决策,从辩
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答案]B
----
幻灯片 23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2 年的经济工作,要
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
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
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抓改革,就是着力解决影响
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要求的合理性。
----
幻灯片 24 [答案]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坚持统筹兼
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要把稳增长、控
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
体现了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②事
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12 年的经济工作
要做到“稳中求进”,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在认识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把保障改善民
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着力解决影响
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这体现了抓主要矛
盾。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