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
[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
第二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
幻灯片 2 那么,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历程如何?请进入本框学习。
----
幻灯片 3 (1)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突破?
(2)你知道“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含义吗?
提示 (1)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同志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不应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与市场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认识打破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这一传统观念。
(2)其含义是:国民经济总体上还是计划经济,但允许对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作为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一部分在地位上是从属的、次要的和辅助性的。
[教材探究解读](教师用书独有)
【探究活动1】
----
幻灯片 4 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何突破?
提示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探究活动2】
----
幻灯片 5 (1)应当如何理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命题?
(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什么意义?
提示 (1)这一命题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针和手段,不具备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结束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从此,我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探究活动3】
----
幻灯片 6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历程及意义。
通过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
幻灯片 7(1)我国的改革首先从_____开始,以_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2)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党提出
“_________为主, ________为辅”,打破了我国过去由
_____一统天下的局面。
探究一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
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计划
----
幻灯片 8(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_______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_________和_________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_____和_____的有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___________的地位。
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有计划
商品经济
计划经济
计划
市场
从属和次要
----
幻灯片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请完成下列表格。)
----
幻灯片 10提示
----
幻灯片 11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其对立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就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
幻灯片 12(2)计划经济是指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来实现,这种经济就叫计划经济。它不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
(3)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计划与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也有不足和局限。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
幻灯片 13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的主要区别是 ( )。
A.前者在资源配置中是基础,后者是补充
B.前者的制定无视价值规律,后者遵循价值规律
C.前者靠经济杠杆实现,后者靠行政命令实现
D.前者限于宏观范围,后者限于微观范围
思路点拨 A项说法错误,计划在不同体制下不是主次关系,C项提法正好与实际相反,D项是从范围上理解不对,答案选B。
----
幻灯片 14(1)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突破了把____
____与_________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党的十四大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________的框架。
探究二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1.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市场
经济
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体制
----
幻灯片 15(1)邓小平社会主义_________的创立,明确指出了_____和_____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_________学说。
(2)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_____________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________,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市场经济
计划
市场
政治经济
社会基本制度
理论基础
----
幻灯片 16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85年10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企业代表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时说:“过去搞计划经济是一个好办法,但多种经验表明,只用这个办法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参观考察时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述,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何意义?
----
幻灯片 17提示 (1)邓小平不同时期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论述,对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主要指导作用。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从姓“社”姓“资”的争论中解放出来。
(3)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
幻灯片 18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
幻灯片 19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计划与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也有不足和局限。计划手段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和宏观性等特点,适合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市场手段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反应灵敏等特点,适合在微观领域发挥作用。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3.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
幻灯片 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
区别
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C.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
内在统一的
D.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
----
幻灯片 21思路点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区别的,A项错误;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故D项错误;市场调节要遵循价值规律,但不能说完全由价值规律支配,故B项错误;只有C项说法正确,应选。
----
幻灯片 2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步打破了过去由计划体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新闻播报】
【深度思考】
----
幻灯片 23 (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
幻灯片 24•1个改革措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
•2个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
•3个探索阶段: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
•5条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的意义
要点回顾
----
幻灯片 25归纳整合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