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修 建 青 藏 铁 路 ---- 幻灯片 4(一)实践及其特点 两层基本含义:中学学科网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人类特有)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 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幻灯片 5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 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中学学科网 √ √ √ × × × × √ √ × ---- 幻灯片 6(1)客观物质性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实践客观物质性原因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a.构成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 2、实践的基本特征: ---- 幻灯片 7(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 ‘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 ---- 幻灯片 8⑵、实践具有 。 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 一改造自然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 二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zxxk   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意识的目的性,实践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只有实践才具有的本质特征。 ---- 幻灯片 9聚焦“青藏铁路”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幻灯片 10社会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历史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幻灯片 11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zxxk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幻灯片 12 ---- 幻灯片 1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P43专家点评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形式) 场馆建设者 ---- 幻灯片 14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 幻灯片 15(农夫的观点是对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幻灯片 16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幻灯片 17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认识从哪里来? 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教材质疑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 对于单个人或一代人来说 ---- 幻灯片 18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 知识点拨: 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 认识的途径 亲身实践(直接经验) 书本学习(间接经验) ---- 幻灯片 19判断: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 幻灯片 20 “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 认识是怎样得来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973年到1978年,第一期青藏公路 科研组经过艰苦努力,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路基研究中提出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除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段及融区外,一般均应遵守宁填不挖”的设计原则,并取得了根据不同地基条件和路基干湿类型,推荐9种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等成果。 ---- 幻灯片 21 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认识的发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的? ---- 幻灯片 24 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良好条件,尤其宇宙探测器这一数字化认识工具的运用,科学家发现了比冥王星要大得多的齐那等两颗行星,认为它的体积、质量和物质成分等属性不再满足大行星的要求。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以多数通过,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行列,降为”矮行星”。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 幻灯片 25人们实践 ① 新问题 遇到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认识的发展 促进 ③ 锻炼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 提高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幻灯片 26 ----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 实践 ---- 幻灯片 29实践 符合 客观世界 认识 指 导 改造 不符合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 幻灯片 30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资料 链接 ---- 幻灯片 31 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们可以怎样回应国外媒体的质疑? 青藏铁路成功开通,实践的检验证明,我国在冻土工程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是完全可行。这说明了什么? ---- 幻灯片 32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 积累了宝贵经验。 “宝贵经验”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幻灯片 33英国十岁聪明女孩,凭地理知识救百人 据英国媒体2005年1月1日报道,这个英雄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只有10岁。聪明伶俐的蒂莉对世界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 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很有可能在顷刻之间把整个海滩给吞没。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当疯狂逃命的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让站在高地观看的人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 幻灯片 34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 幻灯片 35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幻灯片 36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 实践决定认识 ---- 幻灯片 37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 幻灯片 38(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究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幻灯片 39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 幻灯片 40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综合理论提升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