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单元知识总结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幻灯片 4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西欧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政治格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两极政治格局的冲击。
3.伴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决定国际事务的局面。
4.新中国成立后,一步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5.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
幻灯片 5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
幻灯片 8----
幻灯片 9考 向 案
----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1.(2011高考广东文综A,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幻灯片 12[解析] 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
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
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
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的经济手段,排除C项。
[答案] A
[考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
单元知识总结
----
幻灯片 132.(2011高考福建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考点] 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
幻灯片 14力抵抗共产主义的活动。A、B两项只是20世纪40年代政治经济活动;D项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排除;1955年华约成立使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局面形成,故只有C项体现了美国领导西方与社会主义势力进行军事对峙。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考查20世纪50年代美国领导资本主义势
----
幻灯片 153.(2011高考海南单科,2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 )
----
幻灯片 16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考点] 马歇尔计划。
[解析] 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项。
[答案] C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
幻灯片 17
----
幻灯片 18
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国家政策和地位的影响
美苏两国之所以由战时的同盟走向对峙主要是因为两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因而出现“冷战”局面。
例题 (2012年江苏淮安模拟)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 )
----
幻灯片 19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苏由二战中
的反法西斯盟友转变为“冷战”对峙、全面对抗的局面,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其中美国针对苏联以外的热战更是使世界充满了战争的乌云。故应该排除④,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20例题 (2012年山东潍坊调研)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 ( )
通过隐形知识点构建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情境
----
幻灯片 21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解析] 由图片中的文字“没有马歇尔计划”“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荷兰政府是在向人民宣传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B
A.揭秘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
幻灯片 221.(2012高考海南单科,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幻灯片 23[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因此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从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 D
[考点] 欧洲一体化。
----
幻灯片 242.(2011高考山东文综,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考点] 第三世界的崛起。
----
幻灯片 25秩序”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区域经济集团化刚刚出现,而不是进一步发展,故B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排除D项。在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尚未瓦解,故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
----
幻灯片 263.(2011高考江苏单科,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考点] 美苏争霸。
----
幻灯片 27缓和,所以选择B项。A项不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图片的信息是1973年;C项错误,“冷战”格局的终结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D项不准确,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开始于70年代,但一是题目没有反映,二是迄今为止还远没有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包含的信息可知,题干反映了1973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在美国的会晤,自然说明了两国关系的
----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
日本政坛集体向右转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影响
美国《华盛顿邮报》2012年9月21日在头版刊登长篇报道指出,目前日本国内出现一种“逐渐地、实质性地向右转”的趋势,日本在外交和军事战略方面正在采取比二战结束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对抗性的政策。
----
幻灯片 30例题 东方网2012年11月22日消息:被认为是日本下届首相“最大热门”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1日发布该党竞选纲领,声称欲在钓鱼岛常驻公务人员的同时,还提出要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事预算,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此举主要反映了日本 ( )
A.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B.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违背《联合国宪章》的规定
D.对东京审判的否定
----
幻灯片 31[解析] 材料中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就是要建立由国家控制的军队,主要反映了日本想在未来建立强大的军队,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
幻灯片 32例题 (2012年山东聊城模拟)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通过战后西欧对美国态度的变化构建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情境
----
幻灯片 33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解析] 从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对美国发动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参与到不支持再到反对的变化过程。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答案] D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有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坚强后盾
----
幻灯片 34
考点三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012高考江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
幻灯片 35[解析] 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一个国家捍卫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方式,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A、D两项与史实不符,C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答案选B项。
[答案] B
[考点]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幻灯片 362.(2011高考江苏单科,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幻灯片 37[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形势。
[解析] 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①正确,材料明确说明“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②不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与恐怖主义关系的信息;③明显错误;④正确,结合社会现实和材料中许多国家的声明可知恐怖主义是各国共同反对的。综上分析,所以选择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38
----
幻灯片 39
通过美国“回归亚洲”审视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步骤
奥巴马执政后将“回归亚洲”作为他对外执政的政策要点。
这是二战以来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步骤中的又一步骤。通过回顾历史来认识美国二战后称霸世界的过程。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中心在欧洲。
----
幻灯片 40(2)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大为衰减,霸权地位严重动摇。美苏对抗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
(3)美国国际战略的新一轮扩张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和苏联的扩展,美国开始调整战略进行新一轮扩张。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极力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中心在欧洲和中东。
例题 漫画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漫画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下列漫画中,属于同一时代的有 ( )
----
幻灯片 41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
幻灯片 4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对外政策。①④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打着“自由”“民主”以及“反恐”的旗号,企图建立单极世界;②反映的是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推行“冷战”政策;③反映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
[答案] A
----
幻灯片 43例题 (2012年江苏镇江质检)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 )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通过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构建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情境
----
幻灯片 4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正在日益崛起,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A、B、C三项结论均不符合史实。
----
幻灯片 45----
幻灯片 461.(基础再现)1945年2月苏英美三国共同宣布:“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家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方面和行动方面的团结一致。”二战刚刚结束,这种“团结一致”的承诺落空,反而被“冷战”所取代。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美苏双方 ( )
A.在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别
B.在军事实力上存在着不平衡
C.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矛盾
D.在处理战后问题上互不相让
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
幻灯片 47[解析] 二战期间,美苏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侵略结成了战时同盟。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由于双方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
幻灯片 482.(基础再现)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 )
A.大国政治的博弈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发展模式的冲突 D.传统文化的差异
[解析] 传统文化上的差异不是美苏两极对峙的原因,美苏对峙及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的不同以及大国间的博弈。故选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493.(基础再现)“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是“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最有可能作出这个“回答”的人是 ( )
A.罗斯福 B.丘吉尔
C.杜鲁门 D.尼克松
[解析] 从题目的信息看,题目的观点鲜明地反对共产主义。
这与杜鲁门时期的“冷战”政策是吻合的,故选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504.(基础再现)二战后至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 )
A.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潮流影响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C.欧美各国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 这种“区域割据”主要是指东欧和西欧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这种状况是由美苏“冷战”格局导致的。故选
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51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下列以图示法对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示,正确的是 ( )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A.① B.
C.① D.
----
幻灯片 52[解析] “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时有发生,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热战”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冷战”的表现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据此本题选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53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幻灯片 54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本题选C项。
[答案] C
[解析] 分析材料,“条约”应指“华沙条约”,1955年,为了
----
幻灯片 55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
想正逐渐变为现实。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具有主权让渡性 B.体现超国家权力
C.具有联邦的功能 D.成员国权力共享
[解析] 在欧共体组织下,各个成员国具有各自独立的主权,而联邦制度下各邦虽具有自己的主权,但是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因此将欧共体组织比作联邦不准确。
[答案] C
----
幻灯片 568.(视角拓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日本联合德国、印度、巴西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根本原因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
幻灯片 57[解析]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试图成为政治大国源于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决于其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
[答案] C
----
幻灯片 58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91年12月26日,代表们在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指出:“这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悲剧。实际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结束。”“悲剧”的含义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遭到了彻底失败
B.存在四十余年的两极格局解体
C.曾经辉煌的社会主义大国解体
D.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失去了保障
----
幻灯片 59伟大的国家的结束”等关键信息不难看出材料所述事件为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仅仅意味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两极格局的解体有利有弊,排除B项;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互不相让,世界长期处于战争的阴影之下,可见苏联并不是维护和平的保障,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 C
[解析] 从“1991年12月26日”“最后一次会议”“一个
----
幻灯片 6010.(视角拓展)邓小平1989年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说明 ( )
①多极化格局是一种新的“冷战”形式 ②“冷战”形式结束,但其斗争并未结束 ③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 ④苏东剧变后,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幻灯片 61[解析]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要求世界有多种力量,而不是某一强权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在国际事务中体现平等、民主的原则是相适应的。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遏制超级大国的霸权图谋,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故①错误,排除即可。
[答案] C
----
幻灯片 6211.(视角拓展)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B.南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
幻灯片 63[解析]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从图片可以看出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因此,可以判断“冷战”后美国要独霸世界。
[答案] D
----
幻灯片 6412.(高度提升)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幻灯片 65[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可以看出,所谓的“相对大国时代”是政治、经济多极化的时代。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故排除③项,答案为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66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
幻灯片 67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当时影响这一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6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
----
幻灯片 68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8分)
[答案] (1)战略意图:企图称霸世界。(2分)
有利因素:欧洲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
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2分)
(2)历史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欧洲、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兴起。
(4分)
----
幻灯片 69表现: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2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8分,任答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
幻灯片 70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
----
幻灯片 71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2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幻灯片 72[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16分)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15~10分)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9~0分)
----
幻灯片 73----
幻灯片 74----
幻灯片 75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方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
幻灯片 76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
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
[解析] 根据题干中“战后控制权”分析,表中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现。从表中分析,苏联和英国的控制权各占一半,A项说法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与题目中1944年的时间不同,排除C项。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两极格局,D项与此史实不符。
[答案] B
A.苏联对巴尔干半岛有绝对控制权
B.大国间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
幻灯片 772.(基础再现)“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
幻灯片 78。针对欧洲经济困难的局面,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以稳定欧洲,遏制苏联。
[解析] B
[解析]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在1946年3月,美国政府提出杜鲁门主义是在1947年3月,欧洲煤钢联营是在1951年成立
----
幻灯片 79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说:“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句话实质上反映了 (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
幻灯片 80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取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
[答案] C
[解析]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对外战略,提出同
----
幻灯片 81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幻灯片 82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结合本题,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应选D项。
[答案] D
[解析] 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
----
幻灯片 83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
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 ③家属的重逢是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
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形势缓和
A.①③④ B.② C.②③ D.②③④
----
幻灯片 84并未结束,因此③不符合史实;1985年两极格局尚未解体,排除④。
[答案] B
[解析] 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下的产物,它根源于美苏争霸,因此①不符合史实;1985年离散家属重逢时,美苏冲突
----
幻灯片 856.(基础再现)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对外宣布:“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为采取负责任的行动独立作出决定。”这表明 ( )
A.日本要求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B.日本已彻底结束对美国的依附
C.美日关系由同盟转变为对抗
D.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
幻灯片 86主,材料中大平正芳的表态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可见A项准确解读了材料。B项错在“彻底结束”,C项错在“对抗”,D项错在“挑战”,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项。
[答案] A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独立”。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开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独立自
----
幻灯片 87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
幻灯片 88[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格局变化决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多元化促使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898.(基础再现)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 )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D.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
幻灯片 90变的历史评价。
[答案] D
[解析] 东欧剧变,东德与西德统一,以此为据,得出观点是“不能一概否定”,说明材料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
----
幻灯片 919.(视角拓展)下图是原载于美国政治漫画网的一幅漫画,画面上“基地”组织货车正将满载的货物(炸弹)运往“美国”“阿联酋”
“也门”“印尼”“沙特”以及更多的未知的地方。这表明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之一是 ( )
----
幻灯片 92[解析] “基地”组织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题干材料及图片表明“基地”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恐怖袭击,成为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大隐患。故选A项。
[答案] A
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B.地区冲突加剧
C.跨国犯罪有所抬头 D.民族问题凸显
----
幻灯片 9310.(视角拓展)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
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 )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霸权主义主导国际关系
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
----
幻灯片 94”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国际关系中也存在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特别是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本题正反映了当今世界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答案] A
[解析] 世界局势总体呈现和平与发展态势,但由于“冷战
----
幻灯片 9511.(视角拓展)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 )
A.欧洲共同体形成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
幻灯片 96[解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并未确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
----
幻灯片 9712.(视角拓展)小泉纯一郎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日本首相,在其任职期间,有人为其绘制了政治漫画《小泉美梦》(如下图)。漫画所反映的“美梦”说明日本 ( )
----
幻灯片 98A.积极从经济上支持联合国
B.积极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进行经济合作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加快
D.极力争取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解析] A、B两项表述不准确,日本搞的是金钱外交;D项日本已经是联合国会员国,只是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答案] C
----
幻灯片 99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
幻灯片 100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 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
幻灯片 101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主要目的,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8分)
材料三 2009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
----
幻灯片 102(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8分)
[答案] (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4分)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2分)
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2分)
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
----
幻灯片 103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4分)
(3)这席话表达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2分)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6分)
----
幻灯片 104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前不久结束的海湾战争,就宛如一场“冷战”格局终结的庆祝晚宴,使得美国又陶醉于自己是世界唯一超级军事大国的欢乐气氛之中。但是,实际情况却令人不寒而栗。
----
幻灯片 105美国的经济日渐凋敝,像我前面所预测的,这样下去的话,计算机、飞机以及军事等尖端技术所占的市场比重,都将为日本所超过。
——《日本坚决说不——战后日美关系的总结》
材料三 美联社马尼拉2011年10月17日电,约3000名美军士兵和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菲律宾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演,包括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附近进行针对敌方海岸的突袭演习。
----
幻灯片 106
《菲律宾明星报》网站10月17日发表文章,昨天在马尼拉举行的一个关于南中国海的论坛中,专家们说,中国让自己处于
----
幻灯片 107守势,其战略模糊表明,北京对其主张和政策并不清楚。估计中国将继续坚持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原则,坚持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敦促提出主权要求的各方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日本对美政策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
(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面对材料三的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6分,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
幻灯片 108[答案] (1)原因: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8分)
(2)变化:日本会调整日美关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分)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和技术实力相对衰落,而日本会在这些方面超过美国。(4分)
(3)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多边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现代军事技术,增强国防实力。经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
国家经济实力。思想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6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