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幻灯片 2……三年16考 高考指数:★★★★ ---- 幻灯片 3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1)含义:不依赖于_________,并能为_________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 (2)唯一特性:___________。 2.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_________的组成部分。(2)宇宙间根本 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 ---- 幻灯片 4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社会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_________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 (3)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 生产方式 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承担者 ---- 幻灯片 5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 ①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___。②特点: 是无条件的、_____的和绝对的。 (2)静止: ①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 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是有条件的、______的和相对的。 变化和过程 永恒 根本性质 某种特殊的运动 暂时 ---- 幻灯片 6(3)关系: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_____和相对_____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_____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 __________而否认_________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的、必然的、_____ 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观原理: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运动 静止 运动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本质 稳定 人的意志 ---- 幻灯片 7②普遍性:自然界、_________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要求: ①不可随心所欲: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 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类社会 条件和形式 ---- 幻灯片 8【生活链接】 1.(多选)“神八”飞船发射要求很高,必须零窗口准时发射,精确到秒,一点也不能推迟。这说明( )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自然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A、B、C ---- 幻灯片 92.2011年9月29日晚9时25分,“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轨道倾角为42.75度,周期5 382 秒的运行轨道。“天宫一号”只有在特定轨道上绕地运动才能完成使命。据此判断: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 √ √ ---- 幻灯片 103.2011年8月18日17时28分,“实践十一号04星”的发射因运载火箭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航天是一项高科技工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都需要在曲折中前进。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改变的 B.规律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不起作用 C.违背客观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更能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与作用 C ---- 幻灯片 114.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向往在“天宫”的神仙生活。“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使这种向往成为了现实。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进行说明。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把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 ---- 幻灯片 12全面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幻灯片 131.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 ---- 幻灯片 142.运动与静止 运动 静止 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区 别 一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含义 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 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 幻灯片 15【高考警示钟】 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如: (1)由于唯物论的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加以联想。 (2)2011年浙江文综以海水溶盐浓度的动态平衡考查对相对静止的理解,溶入与析出过程的统一是浓度稳定的条件,绝对运动是相对静止的前提,对理解能力要求很高。 ---- 幻灯片 161.(2011·浙江文综)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 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 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 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幻灯片 17【解析】选B。海水溶盐浓度保持稳定,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这种稳定是建立在“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基础上的,是一种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静止,因此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 ---- 幻灯片 18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与特点 ---- 幻灯片 19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 (1)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 (3)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不是浮现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规律无法被人们直接感知,需要通过其表现出的现象来把握。 (4)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 ---- 幻灯片 20【师生互动】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的。规律是人为制定的吗? ---- 幻灯片 21【拓展延伸】规律与规则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则是主观的。 (3)一个好的规则往往是根据规律制定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按规律办事与遵守规则办事具有一致性。 ---- 幻灯片 222.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表现: ①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②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 幻灯片 23(2)人与规律的关系: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既不能创造本来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消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规律。 ②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规律的必然性意味着其强制性,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幻灯片 24 【高考警示钟】 从理论上讲,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存在误区;从实践上说,违背规律办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是屡次出现的问题;从高考角度看,人与规律的关系是多年来考查的重点。 (1)规律是客观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其作用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 幻灯片 252.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皮肤的保养,很多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宣称自己的产品可以“青春永驻”、似“明星般光鲜亮丽”。这种宣传( ) ①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属于庸俗进化论 ④违背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青春永驻”夸大了相对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可排除。故选C项。 ---- 幻灯片 26文化的繁荣,有赖崭新的思维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材料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 幻灯片 27 (1)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以科学文化观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要求。 ---- 幻灯片 28 (2)新课标高考对文化的考查力度逐年加强,一方面,体现在文化生活原理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经济、政治、哲学原理的考查往往以文化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在平时复习时应特别重视。 ---- 幻灯片 29【典例】(2010·新课标文综)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 幻灯片 30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 幻灯片 31【命题人透析】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参考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6分)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6分) ---- 幻灯片 35【阅卷人点拨】 ---- 幻灯片 36---- 幻灯片 371.从中央文献中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到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0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说明(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静止没有意义,必须反对静止观点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幻灯片 38【解析】选D。材料中无论是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是文化产业自身,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①③均与题意相符。我们反对静止观点,但是承认相对静止,②错误;④为辩证法观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故选D项。 ---- 幻灯片 392.中国共产党人非常尊重文化自身的特性,认为不能用政治和经济的规律代替或取消文化的规律,不能完全用政治标准判断文化的是非。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④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幻灯片 40【解析】选A。“尊重文化自身的特性”是因为世界是物质的,①入选;由“不能用政治和经济的规律代替或取消文化的规律”可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反对主观主义,②入选;虽然材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③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与题意不符,应排除;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④错误,而且不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排除③④,故选A项。 ---- 幻灯片 413.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不是一味强调提高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否则很容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益失衡;误导人们只重视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效益等。在实践中,应把发展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决避免文化产业发展的“唯GDP倾向”。 ---- 幻灯片 42【解析】本题以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一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组织答案时,应答出规律的客观性的内涵,进而指出应按规律办事,最后还应表明规律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答题时要注意与材料的结合。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文化产业也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决避免文化产业发展的“唯GDP倾向”,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 幻灯片 43(2)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把发展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幻灯片 441.2012年2月13日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日本科学家通过大 型计算机模拟系统和近期观测到的引力透镜数据,揭示出星系间 没有明确的“边缘”,而是充满有组织的暗物质。哲学上所讲的 物质与星系间的暗物质概念不同,它所体现的“客观实在”是从 (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 幻灯片 45【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A、B两项缩小了“客观实在”的外延,不选。“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D项错误。只有C项符合题意。 ---- 幻灯片 462.根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甚至有可能受欧债危机拖累出现“二次探底”、 而国内通胀预期不断上行的形势,2011年我国 由原来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转变为积 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贯彻了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方针。我国经济政策的转变( ) A.看到了事物总处在绝对运动之中 B.肯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C.坚持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肯定了静止是有条件的 ---- 幻灯片 47【解析】选C。2011年我国的经济政策一方面在财政上保持了原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延续性,体现了哲学上的相对静止,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由原来的扩张性变为稳健性,体现了哲学上的绝对运动,C最符合题意。 【素材链接】欧债危机 即欧洲债务危机,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由于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更多地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不断蔓延、升级。 ---- 幻灯片 483.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万物兴歇皆自然”就表明了规律的客观性,故选C项。 ---- 幻灯片 49【方法技巧】引文式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1)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思想。 (2)分析引文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 (3)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 幻灯片 504.2011年8月初首次咸潮袭击中山市,创下出现时间最早的历史记录。咸潮,又称盐水入侵,由太阳和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发。然而,正是这一自然界早已存在的现象,近年来却因人类活动破坏环境,频频成为沿海城市的“危机制造者”。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④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正确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幻灯片 51【解析】选A。人创造规律,说法错误,③不选;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错误。只有①②与题意相符。 ---- 幻灯片 525.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1年8月3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力度正逐年加大,目前有上千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经得到了有效保护。 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和规律的关系。我国对野生植物保护力度逐年加大,一方面说明了维护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还说明了人的意识能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 幻灯片 53答案:(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加大力度保护野生植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国加大力度保护野生植物,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正确选择,必然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