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人物形象(课本知识梳理)
人物的作用
1 故事的线索,用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发展.
2 主题的揭示,用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
人物的塑造
1 通过人物肖像、语言描写.如《桥边的老人》
2 通过人物行为描写.如《娜塔莎》
3 通过人物心理刻画。如《牲畜林》
4 通过细节描写。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5 通过环境的烘托、衬托。如《陆游》
----
幻灯片 3经典试题回放
(广东《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江苏《侯银匠》)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海南《二十年以后》)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浙江《乌米》)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
幻灯片 4高考题目: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广东《河的第三条岸》)
考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作为多个孩子的母亲,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行为);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答题格式:总体评议+具体解说
语言表达:XX是一个……、 ……的人。他…… ;他……。
----
幻灯片 5参考答案:“母亲”是个普通的女性形象。她勤劳善良、忍辱负重,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行为);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情感深挚,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答题格式:总括身份+分点评议、解说
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XX(身份)。作为什么人,他…… ,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
幻灯片 6高考题目: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江苏《侯银匠》)
答前思考:花轿是塑造侯菊这一形象的一个道具,文中有具体写侯菊与花轿有关的行为动作及相应的语言,都可以表现侯菊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考题分析:
①要花轿早有打算;(2分)
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2分)
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2分)
----
幻灯片 7(海南《二十年以后》)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分)
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2分)
3企图逃避法律。 (2分)
(适度归类,分点作答)
----
幻灯片 8(浙江《乌米》)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
答案:⑴坚忍(执着)⑵乐观
本题考查对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但要注意到是要求概括“性格”特征,而不是形象特征,结合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此题的两个词就应该能够写出来。从乌米对待生活态度上说,可以归纳出“乐观”,从她对未来的期待上说,可以归纳出“执着”。
----
幻灯片 9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
其次,给人物写“思想鉴定”。这是由表及里的过程,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写在相应文字边上)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故事的情节发展、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
幻灯片 10【2008年高考浙江卷】
2.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第2题将参考对象列了出来,明确地提示学生可以运用《祝福》中对“我”形象分析的方法去解答这道题,题目本身有相当难度,但有了这一提示,也就有了解题思路。
----
幻灯片 11 第一步:听其言,观其行。文章的主人公是疯老婆子,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日复一日地歌唱,盼望他们归来。“我”能够听出她歌声中的怨诉,并且特意去看她,“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 “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
第二步:由以上对“我”的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到“我”对老人充满同情,能够发现老人行为中的人性之美,并对老人满怀敬意。尽管如此,“我”并未“产生什么希望”,因为“我”知道“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这又说明“我”对现实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第三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我们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把形象放在全篇之中去把握。作品主人公是疯老婆子,作品正是通过“我”交待了她的身世,展现了她身上蕴含的人性之美,一步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把握全篇,不难明确“我”的作用。
----
幻灯片 122.参考答案:
形象
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
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
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共2分。意思符合即可。对②③两点中的“人性美”和“清醒认识,结合文章具体解说也可,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满分)
作用
①使文章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答“见证人”也可)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答“贯穿文章始终”也可)
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形象。
(共四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未涉及上述要点,能言之成理的酌情统一给分)
----
幻灯片 13答题四大注意点
----
幻灯片 141、审题要细心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字)
(必须是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每点限定两字,共2分,各一分)
不是性格特征的(宁静、信心、喜悦、坚信)
不是两个方面(坚强、坚韧)
不是两个字的(坚忍不拔,顽强坚毅)
提醒:与“形象特点”有别
----
幻灯片 152.要有分点意识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
幻灯片 16 “我”同情以及敬佩、欣赏老人乌米,“我”懂得去了解乌米,从“我”的话以及对乌米歌声的感觉,可以明显且深刻地看出乌米,满怀期待地盼望亲人归来以及等待中的孤独、伤心,有燃烧出希望!坚定不移的相信亲人会归来。从“我”的话中以及感受中可以侧面反衬乌米对丈夫和两个孩子深深的爱。
“我”同情以及敬佩、欣赏老人乌米,“我”懂得去了解乌米,从“我”的话以及对乌米歌声的感觉,可以明显且深刻地看出乌米,满怀期待地盼望亲人归来以及等待中的孤独、伤心,有燃烧出希望!坚定不移的相信亲人会归来。从“我”的话中以及感受中可以侧面反衬乌米对丈夫和两个孩子深深的爱。
“形象”得两分, “作用”得一分
不分点很容易答漏被阅卷老师漏看
----
幻灯片 17 我既是一个倾听着,又是一个牵线的人,还是一个诉说者,“我”贯穿于全文,牵线搭桥,引出故事,成为脉络。
如果这句写在试卷上大概有三行,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差不多了,但实际上这只能算一分,它只扣“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一点。
(1分)
----
幻灯片 18形象
“我”非常同情乌米,她是生活的不幸者。(1分)
作用
“我”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
“我”对乌米很敬佩,通过我表达对乌米的赞美。
共5分
答对3点给满分4分
拉网捕鱼战术,屡有收获。
----
幻灯片 19 3.要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
依据:
A、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还没有完全提升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层次,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
B、用原文的话有利于在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
----
幻灯片 204.尽量用专业术语
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1) 我把乌米的故事和遭遇写出来,不然,没有人会知道乌米这人会发生什么事,我在故事中只是一个路人,但起决定性作用。
(2 ) 我的形象是普通。作用是用来具体发现乌米的事,从而了解歌声由来,谁发出的,关于她的一些事,也发现了一些美景。
大概想表达“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但这样表达不得分。
----
幻灯片 21答题四大注意点:
1.审题要细心
2.要有分点意识
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
4.尽量用专业术语
(完成课后醒套练习)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