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考前第5天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幻灯片 2基础知识回扣 1.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答案: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幻灯片 3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怎样? 答案: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 幻灯片 43.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对我们的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 幻灯片 54.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案:(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还表现为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幻灯片 65.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幻灯片 7(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幻灯片 86.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幻灯片 97.真理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1)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幻灯片 10名师高考押题 1.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这表明(  ) A.立足主观愿望可以改变规律 B.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幻灯片 11解析:选C。材料中的分析,是为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等目的,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选C。A、D本身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 幻灯片 122.孙悟空神通广大,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深受中国人的喜爱。特别是他在“大闹天宫”时,英勇机智,不畏强敌,敢于同至高无上的玉帝分庭抗礼,很受中国学生的喜欢。但在西方学生眼中,孙悟空却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大闹天宫,扰乱了社会秩序。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幻灯片 13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选B。孙悟空“大闹天宫”是我们中国学生非常熟悉并欣赏的行为,但西方学生就认为这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客观社会存在决定的,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对同样的行为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本题选B。 ---- 幻灯片 143.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工作。从哲学上体现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幻灯片 15解析:选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意识,是科学理论,以此为指导,可以更好地进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社会实践活动。 ---- 幻灯片 164.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上述要求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 幻灯片 17A.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C.正确的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 幻灯片 18解析:选D。 A属于政治生活范畴,不选;B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不选;C说法错误,意识不起决定作用;“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所以选D。 ---- 幻灯片 19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A.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幻灯片 20解析:选C。材料主要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选C。A属于唯物论;B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 幻灯片 216.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曾经历了历史的曲折。改革开放前,在理论上,把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大受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展了理论上以强调“按劳分配”为标志,在实践上以实行“包干”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关于公平的错误认识开始扭转,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 ---- 幻灯片 22史新阶段后,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党中央把“更加注重公平”作为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政策取向。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这一理论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材料信息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 幻灯片 23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的知识限定,即认识论,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找对应的哲学观点,关键信息如经历曲折、在实践上等。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人们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 ---- 幻灯片 24(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与时俱进地调整两者的关系,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