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选修本《自然灾害》综合练习4 一、选择题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回答以下3题。 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2.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纵多 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⑤灾害灾次频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A.受灾入口多 B.牲畜掉膘或死亡 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 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以下2题。 4.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5.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事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9.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10.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渡州县(103.4°E,31.0°N)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大,涉及范围广,同时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了陆路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及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图l是四川省部分地区城市分布情况  11.地震发生时,图2四地中昼长夜短且物体日影达一天中最短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2.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迭下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C.暴雨 D.泥石流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 ,水灾 。热带风 暴 。 。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周,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热带风暴迁居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 14.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l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痰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BD 5.CD 6.B 7.C 8.D 9.A 10.D 11.B 12.C 二、填空题 13.(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致灾因子强度不同、受灾体的易损性不同 (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14.(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