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必修三综合训练14(人教版必修三)
一、选择题
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2题。
1.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2.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结合下图回答以下2题。
3.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
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
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
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
4.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
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历时14天,为历次调水调沙流量最大的一次。据此回答以下3题。
5.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
B.可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
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
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
7.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以下2题。
8.“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
9.“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读以上材料及《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表》,完成以下3题。
10.从产业部门上看,台湾省向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B.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11.从投资地域上看,台商投资的变化是()
A.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
C.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
D.20世纪90年代,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12.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②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以外销为主 ④随着台商向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⑤制造业赴大陆投资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以下3题。
13.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读右图,完成以下2题。
1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
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17.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
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字形
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
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二、填空题
18.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名移民来到这里。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 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 %,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4)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何影响?
19.读下列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项)()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B
5.A
6.B
7.D
8.A
9.C
10.解析:制鞋、灯饰、家具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板、键盘、显示器的生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属于高科技产业。
答案:D
11.解析:从图例的变化能明显看出来。
答案:A
12.解析:用排除法,台商向大陆投资能形成集聚效应,产品也不完全是外销,因此排除②③,故选C。
答案:C
13.B
14.D
15.A
16.D
17.D
二、填空题
18.解析:考查巴西亚马孙开发计划对热带雨林带来的影响及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及文字材料分析以亚马孙横贯公路为标志对亚马孙广大的地区进行开发,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在1970年到1988年短短十几年中增长了9倍并非人口的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大量移民的结果,使热带雨林大量被毁,二者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第(1)题,朗多尼亚地区人口从1970年10万人到1988年增长到100万人,是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为移民提供了方便。第(2)题,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取决于:①朗多尼亚地广人稀,雨林资源丰富,有容纳移民的条件;②国家移民政策;③与雨林相邻的东北部人口密度大,干旱贫困,贫民集中,有可迁移而想迁移的人。第(3)题,通过读图得数据并分析得其相互关系。第(4)题,公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开发,也加快了雨林破坏。
答案:(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成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180万
5 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4)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
19.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3)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河道出现间断和大面积的滑坡等。第(4)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1)A
(2)BC
(3)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