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必修三综合训练16(人教版必修三)
一、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以下3题。
1.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亚洲
B.欧洲、亚洲
C.北美、其他地区
D.欧洲、其他地区
2.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
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
3.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以下2题。
4.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以下2题。
6.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7.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8.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9.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以下2题。
10.“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
11.“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3题。
12.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13.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14.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我国将加快百万千瓦级风电场的建设,同时建设甘肃河西走廊、沿海和内蒙古三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打造“风电三峡”。据此回答以下3题。
15.“风电三峡”与长江三峡工程相比()
A.几乎没有投资 B.建设周期很短
C.会占用大量耕地 D.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16.在河西走廊、内蒙古等地建设“风电三峡”工程()
①可帮助我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可缓解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扬沙和浮尘天气
③可减少北方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7.我国的风能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风电装机容量远落后于德国,原因不包括()
A.我国电力充足,对风电需求量小
B.我国经济基础薄弱,风电技术水平低
C.我国风电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小
D.我国政府对风电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二、填空题
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正式生效,与原有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能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二 我国常规能源调运方向示意图。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根据材料分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能源观念?
(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渠道及原因。
(3)读图分析A、B、C三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4)简述C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 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 700多万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3)结合对荒漠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从图中看出北美是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答案:A
2.解析: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是中国吸引日本投资的主要因素。
答案:A
3.解析:日本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是生产加工环节,而研发主要集中在本国,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会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客观上能提高接收地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答案:D
4.A
5.A
6.D
7.A
8.B
9.B
10.A
11.C
12.B
13.A
14.D
15.D
16.A
17.A
二、填空题
18.解析:本题以我国能源调运为背景,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的意义。明确我国能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材料中涉及的能源观念是“开源节流”,“开源”即进口能源,寻找新能源,“节流”即节约能源。第(2)题,我国进口天然气的渠道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是我国的陆上邻国,距离近,不经过第三国,天然气供应相对稳定安全。第(3)题,根据能源输出地的位置判断。第(4)题,结合能源输出和输入区的社会环境即可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①树立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观;②节约能源;③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或积极开发新能源(言之有理即可)。
(2)渠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原因:两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出口量大,为我国陆上邻国,输送方便。
(3)A煤炭(答火电亦可),B天然气,C水电。
(4)可缓解广东省缺电的局面,平抑其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其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同时还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19.答案:(1)自然原因:本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烧山、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有限的石山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山荒漠化。
(2)①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③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④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①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②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山区的能源问题;③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