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综合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三) 一、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以下3题。  1.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亚洲 B.欧洲、亚洲 C.北美、其他地区 D.欧洲、其他地区 2.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 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 3.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2题。  4.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5.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下图所示),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完成以下3题。  6.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 7.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 8.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以下3题。  9.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10.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 a b B. c d C. d e D. a e 1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以下2题。 12.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13.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据此回答以下2题。 14.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15.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 B.劳动力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二、填空题 16.图(一)表示某电子工业企业发展阶段在不同国家的产销情况。图(二)表示其布局的变化,据下图回答问题。  (一)  (二) (1)图(一)中甲、乙两类国家分别可以表示图(二)中的 和 (填字母)国家。 (2)简要叙述阶段Ⅱ时,A、B两国家该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进口与出口的特点。 A , B 。 (3)不同阶段,生产布局条件不断变化,若该企业阶段Ⅰ在B地布局,则主导因素是 ,阶段Ⅱ向A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体现了世界工业布局有趋势。 (4)阶段Ⅲ,该产品在A、B两国间移动,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简要说明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 17.山东省在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 和 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材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从图中看出北美是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答案:A 2.解析: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是中国吸引日本投资的主要因素。 答案:A 3.解析:日本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是生产加工环节,而研发主要集中在本国,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会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客观上能提高接收地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答案:D 4.A 5.D 6.D 7.B 8.C 9.解析: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答案:C 10.解析:由图可看出,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这里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 答案:D 11.解析: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答案:D 12.D 13.A 14.B 15.C 二、填空题 16.答案:(1)B A(2)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产品进口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产品出口 (3)知识、技术和资本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分散化(4)航空运输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产品运费所占比重小 17.解析: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是济南、青岛。第(2)题,从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入手分析。第(3)题,分析的关键是明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日本国内的影响。第(4)题,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分析即可。 答案:(1)济南青岛(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劳动密集(3)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 (4)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