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每课一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自然带名称:
A ,B ,?
C ,D 。?
(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
到 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3)形成非洲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 两极 热量
(3)太阳辐射
2.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
。?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
。?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南坡, 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
。?
答案:(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但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6、9、10、13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7、8、11、12、13
世界陆地自然带
1、3、4、11、12、13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3~34页)
(2011年武威检测)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稀树草原形成的气候类型最主要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解析:1.C 2.A 第1题,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大陆内部,降水少的地区。第2题,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形成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故选A。
(2011年桂林检测)读“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回答3~4题:
3.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4.P地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解析:3.A 4.C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011年清远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6.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5.B 6.B 该题组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热容量增大,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也慢,所以使气温变幅减小(②);蒸腾作用加强,空气中水汽增多,降水几率增大(③);土壤湿度增大,也会直接使地面蒸发增多(①),增大空气湿度。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②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7.A 8.A 第7题,从图中看出,该山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故①正确;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干燥,故②错误;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背阴坡,气温低,故③正确;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因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④错误。第8题,该山体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是在常绿阔叶林带以下还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山体位于干热河谷一侧,故①④正确。
(2011年合肥模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第9题:
9.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关系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解析:B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表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1年淄博模拟)有关研究报告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灰尘落在落基山脉高峰上,可导致峰顶被积雪覆盖的时间减少一个月或更久,由此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很多土地受放牧、农业和矿业开发的影响,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加剧,致使更多灰尘飘至山峰上。据此回答第10题:
10.材料中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解析:B 材料中反映出气候、土壤、人类活动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
11.读“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标号,写出各自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
A ,B ,C 。?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这种地带性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 ?
的影响,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 纬度地区表现较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解析:从我国东北到西北,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特征,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热量的影响,这种现象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明显。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 水分 热量 中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12.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2)F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
(3)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体现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F地所属的自然带东西狭窄,南北延伸,其主要原因是?
。?
G区域的植被类型为 。?
解析:解题的第一步在于定位,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洋流应为秘鲁寒流,该地西海岸的陆地自然带的南北更替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各自然带南北狭长则主要受地形和洋流影响。
答案:(1)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2)热带荒漠
(3)纬度地带性规律(或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及秘鲁寒流的影响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江汉平原
宁夏平原
自然带类型
温带草原带
或温带荒漠带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根据当地问题,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下降
解析:第(1)题,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宁夏平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第(2)题,湖泊在调节小气候、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突出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即可。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水稻 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即可)
(3)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