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提升】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读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绘了旅游景观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 A.形象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5.下列关于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美和人工美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B.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呈现出的人工美,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起到了渲染作用 C.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只是为了欣赏 D.古典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和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6.下列人工景物中,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的是(  ) A.古典园林 B.古建筑和古遗迹 C.民俗风情 D.雕塑艺术 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回答7~8题。  7.上面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关于图中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的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 B.乙反映出当地温凉湿润的地理环境特点 C.丙需要依山傍水建造,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D.丁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8.“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对图丁的正确描述,其特殊建筑景观的形成,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黄土的直立性 B.当地气候 C.当地地形 D.当地风俗习惯 二、综合题 9.黄山狮子峰顶有一块形如猴子的奇石,云海涌起时,它像是立在云海上凝神远望,此景称为“猴子观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景观中,地貌的酷似造型构成了________美;蓝天、白云、金色的阳光、灰色的岩石构成了________美;流云飘烟,似浩海浪涛的云海构成了______________美;风声悦耳、鸟语虫鸣构成了________美。其中, ________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房屋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各式各样房屋的出现,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因此,房屋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地房屋建筑的不同,也构成了旅游资源的一大景观。西南边陲的竹楼就是一个例子。在我国西南崎岖的山林里,人们常会见到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独立楼房——竹楼。竹楼的底层用二三十根柱子架空,四周敞开,可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杂物。楼层分堂屋、卧室、廊和晒台四部分。堂屋中间有火塘,用来煮饭和夜间照明。廊上常铺席设椅,供坐卧乘凉。 (1)请解释西南边陲竹楼的结构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竹楼具有________美,属于建筑类中的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自然现象 ②审美状态 ③总体形态 ④岩石 ⑤水体 ⑥动感 ⑦动态美 ⑧烟 ⑨暮霭 ⑩物质文明 ?审美状态 ?建筑 ?大自然的美景 ?宫殿 ?寺院 ?序列组合 ?色彩装饰 ?桥梁 ?统一的整体 ?传奇情趣 审美内涵 [基础达标] 1. D 2. B 3. C 4. C 5. A 6. (1)B (2)形象美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古典园林美 桂林山水、苏州园林 平遥古城、苏州园林 [拓展提升] 1.A 2.B 3.C 4.B 5. D 6. A 7.A 8.A 9. 形象 色彩 动态美、朦胧 声音 地貌 10.(1)房屋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各式各样的房屋必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西南边陲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多竹林分布,高脚竹楼建筑形式起到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的作用,以适应当地湿热环境。 (2)人工 民居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