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天山
2.关于②地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力资源贫乏
C.位于太平洋板块
D.多火山地震
3.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小麦输往路线
B.乙-石油输往路线
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
D.丁-铁矿输往路线
解析:结合纬线和剖面图特征分析,①地附近为祁连山;②地所在地区是本州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根据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来源可知,乙表示铁矿输往路线,丙表示石油输往路线,丁表示畜产品输往路线。
答案:1.B 2.D 3.A
4.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都是发展中国家
B.①国资源丰富,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供出口
C.我国和图中四国构成了东亚五国
D.②③两国的居民为同一民族
解析:选D。本题应首先明确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①是日本,②是韩国,③是朝鲜,④是俄罗斯。然后根据各自特征做出判断,在亚洲国家中,只有日本为发达国家,A项错误;日本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所以B项错误;在亚洲分区中,东亚包括五国: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而俄罗斯为欧洲国家,所以C项错误;D项②③两国居民为朝鲜族。
读“中南半岛地形图”,完成5~6题。
5.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特点是( )
A.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
B.河流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
C.河流与山脉无序分布
D.平原多与中国相邻
6.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上游地区地处平原,水力资源丰富
②上游地区地处高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③下游地区为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
④下游地区为平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北高南低,河流与地形的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多发源于北部的山地,自北向南流。中南半岛的河流的下游是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的河口三角洲和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是重要的农业区,同时也是人口集中的地区,经济发达。
答案:5.B 6.C
7.新华社东京2011年3月11日电 日本东北部当地时间11日13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感强烈。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该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日本群岛属于地震多发区,属于________地震带的一部分。
(2)日本和我国西南地区相比,泥石流发生次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字母表示的主要工业城市A________,B________。
(4)C岛和D岛相比,气候有何不同?
(5)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这样分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解析:第(1)题,考查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第(2)题,日本群岛虽然降水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但植被覆盖率高,泥石流发生次数较少。第(3)题,A是东京,B是北九州。第(4)题,D岛纬度较高,气温较C岛低,降水少。第(5)题,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便于原料和能源输入、产品出口,同时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1)亚欧 太平洋 环太平洋
(2)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3)东京 北九州
(4)D岛是温带季风气候,气温比C岛低,降水比C岛少。
(5)太平洋和濑户内海 面向太平洋,利于原料和能源输入和工业品输出,降低成本;冬季较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8.读东南亚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注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及其首都: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海洋、海峡: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2)马来群岛多火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纷纷到马来西亚投资,开办轮胎制造厂,试分析其原因。
(4)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地区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印尼是世界最大的________国家,属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降水类型是________。
(6)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________气候,每年6~10月吹________风,11月到第二年5月吹________风,这类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解析:(1)此题为读图填图题,难度不大;(2)马来群岛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3)马来西亚是天然橡胶生产国,人口稠密,在此办厂原料丰富、劳动力充足、降低生产成本;(4)印尼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对流雨;(5)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冬半年吹东北风,夏半年吹西南风,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答案:(1)越南 河内 老挝 万象 缅甸 仰光 泰国 曼谷 印度洋 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
(2)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3)一是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接近原料地可降低成本,二是马来西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4)微电子装配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在此布局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土地。
(5)群岛 热带雨林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对流雨(6)热带季风 西南季 东北季 有利方面: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方面:易发生旱涝灾害。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解析:选B。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这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解析:选B。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位于沿海,但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解析:选A。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来讲,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
读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百分比和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表,回答4~5题。
主要工业原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99.7
96.4
95.2
100
100
100
主要产品
小汽车
船舶
摩托车
车床
照相机
合成纤维
占世界市场(%)
43.1
72.6
78.1
57.2
87.0
48.7
4.表中内容能够充分说明( )
①日本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 ②日本经济实力强 ③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④日本人口少,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通过读图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主要的进口原料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小汽车、船舶、摩托车、车床、照相机、合成纤维等,说明了日本工业的特点是原料和燃料主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主要靠出口,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同时看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强大。
5.日本进口的工业原料与原料出口国之间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石油——沙特阿拉伯
B.铁矿石——智利
C.煤炭——印度尼西亚
D.铜矿石——中国
解析:选A。日本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和东南亚。
(2011年巢湖模拟)某跨国纸业集团计划在下图地区投资办厂。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
A.气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解析:选D。图示地区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东南亚,气旋活动很少;地形以山地为主;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该地旅游资源丰富,经济结构单一。
7.M所在国最主要的出口矿产是 ( )
A.石油
B.锡
C.煤炭
D.铁
解析:选B。M为马来西亚,主要出口矿产为锡矿。
8.该造纸集团在此地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达
B.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C.气候条件优越
D.水资源丰富
解析:选B。某造纸集团在此地区建厂主要考虑这里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和造纸原料。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进行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10.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解析:本题组以古代的贸易活动为切入点,考查季风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古代的航海主要借助风力。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是向南航行,必须借助冬季的偏北风;从乙地经丙地是向北航行,要借助夏季的偏南风,再前往丁地,是向西航行,要借助南亚地区冬季的东北季风,因此必须再等下一个风季。这只船队到达丙地后再返回必须等到夏季到来,借助偏南风(西南季风)。
答案:9.C 10.C
1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国家
种植面积(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解析:选A。多年来,中国的水稻总产量居亚洲第一位,表中显示丙国2007年水稻总产量最多,故丙国是中国;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利化程度高,尤其是科技水平高,因此水稻单产在亚洲最高,故乙国是日本;印度的水稻种植面积在亚洲最大,但单产较低,因此水稻总产量远低于中国,故甲国是印度;丁国单产最低,为泰国,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
12.读日本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工业区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填海域、海峡、洋流名称:F________海,G________海峡,洋流:H________、I________。
(3)日本的工业集中在________洋沿岸和________海沿岸,这是充分利用________的自然条件,从工业布局看主要是接近________和对外贸易的________。
(4)日本的工业,目前向________扩展,这是工业布局________的趋势。
(5)日本年产1000万吨钢的福山钢铁厂,其布局属________型。________岛被称为“硅岛”,其布局属________型。
(6)北上的日本暖流与南下的千岛寒流交汇形成________渔场,其中日本暖流从成因分析属________流。
(7)日本工业需要的铁矿石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油来自________,小麦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花来自________等。
答案:(1)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濑户内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2)日本 朝鲜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3)太平 濑户内 岛国多良港 消费市场 海港
(4)国土的南北两端 由集中趋向分散
(5)临海 九州 临空
(6)北海道 补偿
(7)澳大利亚 巴西 印度 西亚(中东) 加拿大 美国 澳大利亚 中国
13.(2011年长春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中图甲为湄公河部分河段简图,图乙为昆曼公路简图。
(1)代表湄公河的数码是________。湄公河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己所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代码是________,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代码是________。
(2)简述图甲半岛地区的地形特征及成因。
(3)昆曼公路的建设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很多生态环境问题,试列举两例。
答案:(1)③ 甲 己 丙
(2)山河相间,南北纵列。成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作用以及流水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的。
(3)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可能会加剧;原始森林可能会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可能会加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可能会受到影响。(任举两例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