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的如此惟妙惟肖,令人观止。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形成“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  ) A.太阳            B.岩浆活动 C.大气 D.流水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解析:第1题,“根本力量”是关键词,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力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第2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A 2.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分别归属于(  ) A.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4.图中四个箭头中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甲是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第4题,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间是生长边界。 答案:3.C 4.B 读下列地质剖面图,完成5~6题。  5.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位移(错动)为断层。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 答案:5.D 6.C 7.读“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为________构造。 (2)从岩层形态上看,B为________构造。 (3)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_______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 (5)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最不适合选作水库坝址的是________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 解析:第(1)题,A处岩层断裂并明显错开,为断层。第(2)题,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第(3)题,C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第(4)题,背斜利于储存石油,向斜利于储存水。第(5)题,A处是断层,不稳定,不适合选作水库坝址;C处是背斜,岩层稳定,可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答案:(1)断层 (2)向斜 (3)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4)C B (5)A C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2.甲处的地形是(  ) A.山岭 B.山谷 C.海岭 D.海沟 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第2题,甲处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为海沟。 答案:1.A 2.D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4.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处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丙、丁、乙 解析:第3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属于背斜。第4题,根据岩层被侵蚀的状况判断。岩层越硬,越不容易被侵蚀;岩层越软,越容易被侵蚀。 答案:3.B 4.A 5.下面两幅图是比例尺相同的同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读图,判断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解析:选B。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判断该处地形是山谷;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该地质构造是背斜。故该地区应为背斜成谷。 (2012·皖北四市联考)读背斜和向斜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 A.背斜 向斜 B.向斜 背斜 C.断层 断层 D.山脊 山谷 7.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示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②图示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③M、N两处的地势差异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④M、N两处的地势差异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第7题,读图可知,甲处为山脊,乙处为山谷,反映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M处的地势高于N处,是由于M处地壳抬升的速度要大于N处。 答案:6.A 7.D (提升题)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回答8~10题。  8.下列四幅剖面图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  9.图中甲、乙两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山谷——背斜 B.甲:山脊——向斜 C.乙:山谷——向斜 D.乙:山脊——背斜 10.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史上所经受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曾受过水平挤压的地壳运动 ②曾受过水平扩张的地壳运动 ③乙处侵蚀作用强烈 ④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为等高线,从a至b经过了山谷、山脊,且a处海拔在150~200 m,只有A图符合。第9题,从等高线上看,甲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为山谷。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甲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是向斜;乙处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是背斜。第10题,若受水平扩张的地壳运动影响,会有断层形成,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有断层出现。甲处为向斜,侵蚀作用较弱。 答案:8.A 9.B 10.A 2012年2月3日四川筠连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结合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2.位于断层线上的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块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 13.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及新老关系可知,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背斜顶部适宜储气,故在a处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利于储水;在此地开采易发生透水事故。丁处为断层,岩石破碎,易被风化和侵蚀,形成沟谷和河流。题干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够露天开采,符合这个条件有乙处和丁处;二是安全,符合这个条件有乙处。所以两者都具备的只有乙处。 答案:11.A 12.B 13.B 二、综合题 14.读“六大板块沿赤道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的挤压或张裂),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数码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板块、②________板块、③________板块、 ④________板块、⑤________板块、⑥________板块。 (2)板块的边界分为________边界和________边界,它们都是________的地带,________和________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3)图示板块边界中,属于生长边界的有(多选)(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⑤与⑥ (4)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多选)(  ) A.海岭 B.海沟 C.断层 D.造山带 解析:本题换了一个角度认识六大板块的分布,只有六大板块平面分布图记熟了才能顺利完成此题。第(1)题,主要考查对六大板块分布的熟练程度。可以选择180°经线经过的太平洋板块为起点,依据板块间的相对位置填出其他板块。第(2)题,是由边界类型进行地质灾害分布的考查,因为二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第(3)题,首先根据经度数判断出板块边界的所在,然后再回忆边界的类型,例如①处位于大西洋,恰好是大西洋中脊的位置,属于生长边界。第(4)题,板块消亡边界处是板块挤压碰撞处,所以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答案:(1)美洲 非洲 印度洋 亚欧 太平洋 南极洲 (2)生长 消亡 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 地震 (3)ABD (4)BD 15.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C________。 (2)我国的渭河谷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图中的________。 (3)寻找石油应在图中的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________处。 (4)图中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________(内力或外力)作用造成的。 (5)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6)C、D在地貌上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A处是地垒,B处是地堑;C处是向斜,其成为山地是因为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地;D处是背斜,其成为谷地是因为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我国的渭河谷地就发育在地堑上,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形成高山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 答案:(1)向斜 (2)B (3)D C (4)内力 (5)平坦 高低不平 (6)山岭 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