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 P7]  (2011年许昌高二检测)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完成1~2题。  1.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2.形成第一幅图中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沉积       B.溶蚀、搬运 C.搬运、沉积 D.风化、侵蚀 解析:首先明确四幅图分别是地貌酷似造型、高山云海、山水组合和瀑布,再把握观赏的时间和角度俯仰的选择。女神司春是江西三清山一大绝景,为一山峰,故不可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搬运作用只是外力作用的一个过程,不会形成地貌类型。 答案:1.A 2.D 3.雨过天晴时可能观赏到的最佳景色有(  ) ①黄山云海 ②泰山日出 ③彩虹 ④钱塘江大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游览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睛的时机最佳,因为此时不仅能看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或日落。雨后湿度大,易出现彩虹。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前后观赏最为壮观。 4.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游览青海湖鸟岛,宜选择在9月份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解析:选B。黄山、庐山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景色丰富并富有变化,故夏季观赏效果最佳。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因为这时能观赏到云海等美景。青海湖鸟岛在5月份鸟类产卵时最壮观。哈尔滨是我国著名的冰城,冬季观赏效果最佳。 5.(2011年四川乐山第二次调查研究)读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把握观赏时机的是________;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_________;需要选择特定观赏位置的是________。(填代号) (2)下面两句诗分别描写的是四幅景观图中的两景,这两句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是________。(填代号) (3)对于D图的组合景观,说明其观赏方法及效果。 解析:本题以不同景观图来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第(1)题,黄山佛光是在特定的时间、天气和地点下形成的,必须把握观赏时机;女神司春属地貌的酷似造型,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庐山三叠泉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感受自然美。第(2)题,根据诗句描述及景观特点分析即可。第(3)题,漓江风光属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应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答案:(1)A C B (2)D C (3)对于山水有机组合景观,应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旅游景观分布图,图中旅游景点的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黄果树瀑布——置身其中 B.a水文地貌景观——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C.马王堆汉墓——适当距离仰视 D.路南石林——适当距离远眺 解析:选B。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a地的长江三峡景观宜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马王堆汉墓主要参观出土文物,宜近观;路南石林宜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 2.李白观赏钱塘江潮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作,体现了景观欣赏要(  ) A.乘船沿水路而下观大潮 B.把握观赏时机 C.选择雨过天晴时最佳 D.抓住景观特点 解析:选B。从天文因素分析,大潮一般在月球、地球和太阳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出现;从气象条件看,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对钱塘江大潮有推动作用,此时观潮最适宜,所以观赏钱塘江潮要选择特定的时间。 (2011年长沙模拟)读甲、乙两景观图,完成3~4题。  3.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做到(  )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③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特定的位置观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 ①宜动态欣赏 ②把握好观赏时机 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④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第4题,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答案:3.C 4.C (2011年云南蒙自中学高二检测)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下图为扬州瘦西湖公园一处著名景区——吹台一景。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景区主要的构景手法是(  ) A.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这属于园林构景的层次手法 B.用圆形门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秀丽风光限在框中,成为框景手法 C.将园景与塔景隔成不同的景区,这属于园林构景的主配手法 D.借园外的景物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这属于借景手法 6.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豪华高贵的皇家风范 解析:该题组考查园林的构景手法 ,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属于框景手法;色彩的素淡体现出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答案:5.B 6.A 读我国青海湖鸟岛和黄山景观图,分析完成7~8题。  7.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具有(  ) A.多样性 B.可创造性 C.可变异性 D.永续性 答案:A 8.在欣赏上述旅游景观时要注意(  ) A.选择适当的观赏位置 B.要注意抓住景观的特点 C.要把握观赏景观时机 D.要以情观景 解析:选C。欣赏上述旅游景观时,注意把握观赏时机。青海湖鸟岛宜在5月份观赏;黄山云海在雨过天晴的天气或夏季欣赏。 9.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②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③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俯视 ④观赏江河湖海应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答案:A 10.关于感受自然美途径的正确叙述是(  ) ①主要通过视觉观赏 ②主要通过听觉和触觉观赏 ③要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④不仅要通过视觉观赏,还要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感受自然美途径,首先要综合感受,不仅要通过视觉观赏,还要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2:两旅游景观图。  (1)景区B和C分别对应景观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2)景区B从成因上看主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在景区B上面观看日出成为旅游者主要的观赏内容,试问观赏此景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析:(1)景区B和C分别为泰山和壶口瀑布,对应的景观是乙和甲;(2)观日出的时间在早上,且以雨过天晴为最佳,所以要把握好观赏时机。 答案:(1)乙 甲 (2)把握观赏时机。 12.读下面一组图片,分析回答问题。  (1)为达到最佳欣赏效果,欣赏庐山瀑布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以兼听其形、声、色、动等美感,苏东坡观庐山曾写下了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取得最佳欣赏效果,在游览“女神司春”景观时,如何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形成“女神司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写出太湖石受浪击波涤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表明欣赏太湖石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赏方法。 (4)要想观赏到黄山的云海,最佳的观赏季节为________,最佳的观赏天气是________。 答案:(1)在适当距离仰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风化、侵蚀 (3)CaCO3+H2O+CO2===Ca(HCO3)2 发挥想象 (4)夏季 雨过天晴 1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桥梁的建筑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桥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构成了更具地域特征的风景。 (1)请对下列三处桥梁进行比较分析,完成表格。 桥名 桥梁 形态 区域 位置 气候、地形、交通的特征   卢沟桥 平直、实腹、厚墩 华北 平原    锦溪拱桥 拱形、 薄墩、 薄拱  湿润气候、地势低平、 水网密布、 舟行为主   泸定桥  西南山区 湿润气候、 山高水急、 人背畜驮  材料2: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体现了地域历史风貌和民族文化特征。在园林里,有山有水必有桥。九曲桥是江南园林的一大景色。  (2)请在上图中某园林里的池塘中,以A、B为起讫点,用实线画出九曲桥的示意图。 (3)园林中的九曲桥,桥身贴水而建。下列说法符合其设计理念的有(  ) ①利用亲水观景 ②便于日常取水 ③易于赏荷观鱼 ④恍如凌波荡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九曲桥蜿蜒曲折,所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卢沟桥位于我国的北京西部,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地处华北平原,古代的建筑,主要供车行为主;我国的江南水乡多桥且多拱桥——“小桥流水人家”是其真实的写照,图中的拱桥周边地区的古代建筑也可帮助判断;在小学课本中有相关的文章提到过泸定桥(还附有插图),对“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句子应该有印象,因此,作出铁索桥的桥梁形态应在情理之中。第(2)题,“九曲桥”——顾名思义要有九个弯,在图中池塘的范国内,用带有九个弯的曲线连接A、B即可。第(3)题,桥身贴水而建,主要考虑的是观赏美丽的水景,日常取水当然不符合题意。第(4)题,选择适宜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水景地点不宜过高。因此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等,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同时,达到扩展空间、移步换景的效果。 答案:(1)自上而下半湿润气候、地势平坦、车行为主 江南地区(或东南地区、江浙地区)  悬索桥或铁索桥、桥身不固定、无墩 (2)如下图:  (3)C (4)扩展空间、移步换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