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
B.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C.③处所在地形区易出现寒潮、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D.④处北部铁矿储量丰富
解析:选C。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判断图示区域在美国。①处位于35°N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②处山地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④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其北部埋藏着丰富的煤矿。③处为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因此,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可长驱南下,来自墨西哥湾的湿润气流也可北上,由此可见易出现寒潮、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2.关于该国的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B.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C.小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D.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进口量大
解析:选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粮食总产量并非居世界首位。
3.关于该国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电子工业中心位于该国东部 ③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④石油丰富,能源基本自给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美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的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本土的西部和南部。其中“硅谷”被称为世界微电子工业的先驱;美国石油资源虽丰富,但由于经济发达,浪费又很严重,因此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2012·浙江省五校联考)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分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读图完成4~5题。
4.在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山地垂直带
解析:选C。宁夏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枸杞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
5.针对该地区出现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可能多地引用黄河水灌溉,以防土地干涸 ②推广农作物休耕轮作制度 ③在农牧混合地带营造防护林带 ④在已出现荒漠化的土地上,全面实施植树造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发展节水农业,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2012·富阳场口中学质检)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D
7.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B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8~9题。
8.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光照丰富,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答案:A
9.导致B所在区域图西部荒漠化速度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D.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答案:B
(2012·苏州模拟)读下图,完成10~11题。(双选)
10.甲、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湿地
解析:选BC。甲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以草原为主;乙位于东北平原,种植业发达。
11.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完整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解析:选BD。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完整,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解析:选D。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①②属同一农业区;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3.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
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
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解析:选B。①②地因过垦过牧,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地因降水集中,开垦后的黑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旱涝、风沙、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⑥地生态环境脆弱;⑦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是我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⑧地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酸雨危害严重;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不发生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⑨地区。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4)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5)B区域是玉米的生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
解析:第(1)题,美国的玉米带位于乳畜带的周边地区,为其提供丰富的饲料;纬度较高的②为春小麦带,纬度较低的②为冬小麦带。第(2)题,玉米在我国盛产于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其中以黑龙江、吉林产量最大,而这两省又具备地广人稀的优势,因此,粮食的商品率较高。第(3)题,①②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两个显著的特征。第(4)题,结合东北种植的是夏季水稻,夏季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同时拥有肥沃的黑土。第(5)题,美国大农场种植注重规模效益、机械和农业技术投入,而东北农业生产相比较为粗放,通过对比进行分析。
答案:(1)玉米 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4)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5)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良品种等。
15.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图1是1980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图2是1980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从材料1中可对比出三大粮食作物的变化规律。第(2)题,A地为三江平原,农业区位优势是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等。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第(4)题,全球变暖,使得黑龙江农业布局发生变化。
答案:(1)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