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 解析:选B。从图中资源分布和运输路线可以推断出该矿产品为煤炭。该地区石油工业薄弱;建材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  ) 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 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 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 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选B。该地区煤炭外运具有“双赢”效益。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煤炭能缓解其能源不足的压力,但会产生大气环境问题;对于输出地而言,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单一的煤炭输出不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煤炭开采时可能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2012·宁德模拟)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11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 D.石油、天然气、煤炭 解析:选C。山西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重庆能源生产以天然气为主,黑龙江能源生产以石油为主,结合三省的优势能源,可知①、②、③依次为煤炭、天然气、石油,C项符合。 4.M省可能是(  ) A.山东 B.贵州 C.新疆 D.河北 解析:选C。M省区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相对比例相差不大,新疆符合题意。山东天然气比例低,贵州油气资源生产比例低,河北天然气比例低。排除A、B、D。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回答5~7题。  5.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答案:A 6.关于此发展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立足于煤炭资源的深加工 B.实现了光伏发电循环发展 C.最终产出绿色环保电能 D.达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答案:D 7.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都可用于多晶硅生产 C.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答案:B    (2012·余姚高级中学高三质检)煤液化工“十二五”规划预计2012年出台,届时行业准入门槛将有所提高。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将加大发展“煤变油”项目的原因不包括(  ) A.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C.“煤变油”能大量节省水源,缓解水资源危机 D.我国已拥有煤变油的技术 答案:C 9.我国实施“煤变油”最理想的省市区是(  ) A.上海市 B.山西省 C.广东省 D.湖南省 答案:B    2011年8月23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评估工作的通知。据此回答10~11题。 10.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解析:选B。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是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且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1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解析:选B。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在于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A、B两地区储量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煤炭、石油 B.石油、铁矿石 C.天然气、有色金属 D.有色金属、石油 解析:选A。图中A为我国东北地区,B为我国新疆地区,两地区石油、煤炭资源都很丰富。 13.为了优化资源配置,A、B两地区资源都被大量输往外地。这对A、B两地区的影响有(  )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③可能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④扩大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将输出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14.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据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门类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2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简述其原因。 (3)根据材料1、材料2、材料3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1)对比材料1两幅图可以看出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对比材料2两幅图可以看出,20世纪末建立了汽车、电子等工业部门。(2)对比材料2两幅图可以看出钢铁工业向西部莱茵河沿岸集中,因为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要从国外进口。(3)由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鲁尔区整治措施主要从压缩传统企业,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方面入手。 答案:(1)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化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大型企业。 (2)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15.(2012·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的沉重代价。因此,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依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图1为我国南方部分区域分布图。  材料2:湖南省某工业基地的产业链示意图(图2)。  (1)简述湖南省能源、矿产资源的优势及相应的工业部门。 (2)据图1信息,指出湖南、广东两省目前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明判断依据。 (3)图2的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答案:(1)湖南省有色金属、水能或煤炭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结合优势明显(任答二点)。 相应的主要工业部门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电力)工业为主(任答二点)。 (2)酸雨。pH值低(或低于5.6),酸雨分布范围广。 (3)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任答3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