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解析:选D。该区域海拔在400米左右,故排除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及华北平原,地表又有一定起伏,故为东南丘陵。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2~3题。
2.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
A.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D.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长江流域,从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从位置上来看,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小;丙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且气温偏高,不是山脉。
答案:2.A 3.C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 ℃积温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大致是( )
A.自北向南递减
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向低纬递减
D.自西向东递减
答案:B
5.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答案:C
6.图中4500 ℃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v
答案:A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7~8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7.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解析:选C。结合表格不难做出判断,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储量占36%,开采量占97%是主要原因。
8.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是切实可行的。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答案:C
10.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答案:A
11.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答案:A
读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
B.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的分布
C.造纸工业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年产量>10万吨的造纸厂均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1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纸工业发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原料丰富
C.市场广阔
D.水源充足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造纸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且北多南少,多沿河分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市场广阔,造纸工业发达。
答案:12.A 13.C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黄河水患严重,与我国南方河流相比,除夏秋时节的洪水外,每年还有凌汛危害。凌汛多发的地点和时间为( )
A.上游、下游河段冬末春初、秋末冬初
B.上游、中游河段整个冬季
C.中游、下游河段冬末春初
D.上游、下游河段秋末冬初
15.自古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其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灌溉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D.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解析:第14题,凌汛发生在河流由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河流结冰和融冰时都会发生凌汛。第15题,宁夏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限制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灌溉水源。
答案:14.A 15.C
读下图,回答16~18题。
16.关于河流R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春汛且可能发生凌汛
B.有春汛和夏汛,无结冰期
C.只有夏汛且可能发生凌汛
D.有春汛和夏汛,有凌汛
17.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种类是( )
A.水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炭
18.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与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相比处于劣势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耕地面积小
C.交通欠发达
D.水热条件差
解析:第16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为东北地区,河流R为松花江,有春汛和夏汛,还有凌汛。第17题,城市P是石油工业城市大庆。第18题,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交通便利,相对于东北地区而言,人均耕地面积小是其劣势。
答案:16.D 17.B 18.B
下图是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甲地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 )
A.温度高
B.温度低
C.温度相当
D.无法判断
20.甲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淮平原
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可判断甲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第20题,根据经纬度及0 ℃等温线处的山脉(秦岭),可判断甲处为四川盆地。
答案:19.A 20.C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F山脉名称________,走向是________。
(2)写出G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M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
(4)沿A—H—I—D山脉一线形成的我国地理分界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至少5条)
(6)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形成。第(1)题,F山脉地处台湾海峡西侧,应为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G山脉为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3)题,M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界的天山山脉。第(4)题,A—H—I—D一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第(5)题,E山脉是秦岭,与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分界线。第(6)题,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1)武夷山 东北—西南
(2)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3)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5)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⑥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⑦农业上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制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6)Q 喜马拉雅山脉
22.下图为我国两大商品棉生产基地与两城市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比较甲、乙两商品棉基地气候的异同点:
项目
甲基地
乙基地
气候类型
气候
特点
相同
不同
气候
类型分布规律
相同
不同
(2)棉花集中产区,甲基地主要呈点状分布在________地带,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在____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利于棉花生长,但由于气候干旱,因此只有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才能生长,故其棉花产区分布呈点状分布特征;乙地位于我国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传统棉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坦,雨热同期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因素。
答案:(1)
项目
甲基地
乙基地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特点
相同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不同
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雨热同期
气候类型分
相同
温带
布规律
不同
大陆内部
亚洲(大陆)东部
(2)绿洲 平原 水源 地形
2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图甲中a、b、c、d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而图乙区域植被稀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河流的补给( )
A.以山地降水为主
B.以冰雪融水为主
C.以地下水为主
D.以湖泊水为主
(5)“红色产业”是以红花、番茄、枸杞为主的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适合“红色产业”发展的是图________所示地区。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降水是形成台湾和新疆地区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2)地形和气候特点影响盐场的分布。(3)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日照时间长和昼夜温差大是该地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条件。
答案:(1)a b
(2)台湾降水多,利于植被生长,而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困难
(3)西海岸 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
(4)B (5)乙 D
24.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厦深铁路示意图。
材料2:厦深铁路北起福建省厦门市,向南经漳州、潮汕地区到深圳。北接在建的福厦铁路和龙厦铁路,并与既有的鹰厦铁路相通;南连既有广深铁路和在建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城际和深茂铁路,是我国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杭(州)甬(宁波)深(圳)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纵线全程贯通后,将大大缩短浙江、福建、广东间的铁路运输距离,贯通中国经济“引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将极具意义。
(1)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优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厦深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点和终点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B.沿线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地方被称为“侨乡”
C.建设厦深铁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交通网和巩固国防
D.沿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甘蔗、油菜、油茶生产基地
(3)简述厦门港的区位优势。
答案:(1)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业 邻近港澳,地理位置好;侨乡因素;土地和劳动力廉价等
(2)D
(3)纬度较低,港湾不冻;海湾内风浪小;海湾周围地势平坦;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完善;腹地广阔。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