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 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 A.一个行政区 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方位可知,a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b是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c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d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第2题,图中a地位于我国新疆,b地位于黑龙江,c地位于黑龙江,d地位于海南省。 答案:1.C 2.C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4题。  3.2008年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标志着黑瞎子岛回到祖国怀抱。该岛位于(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4.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解析:本题组以四幅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我国的北至点位置及邻国。根据图示经纬度和国界线形状,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①区域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②区域是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③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④是新疆北部地区。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应位于①图中。第4题,乌苏镇位于黑龙江省,与黑龙江省乌苏镇相邻的国家是俄罗斯,故境外商人最可能是俄罗斯人。 答案:3.A 4.C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2是我国各胎性别比。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 B.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稳定 C.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 D.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6.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胎性别比>二胎>一胎 ②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③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 ④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5题,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增多。第6题,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改变,三胎现象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存在。 答案:5.C 6.B 7.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京、津、沪。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35人/千米2,是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的3倍多。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大体可以从黑龙江省的A地至云南省的B地画一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近94%;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 答案:(1)鲁 豫 苏 台 (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3)乌鲁木齐 兰州 包头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地点中,位于中国境内的是(  )  解析:选B。结合我国四至点和图中四点坐标,很容易作出判断。 2.与陆上邻国接壤最多的省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云南省 解析:选B。内蒙古自治区邻俄罗斯、蒙古两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八国,西藏自治区邻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四国,云南省邻缅甸、老挝、越南三国。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3~4题。  3.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正确的是(  ) A.苏、浙、粤 B.苏、鲁、辽 C.湘、粤、闽 D.沪、浙、赣 4.图中标有数字的各省区中,拥有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是(  ) A.云南省 B.广东省 C.福建省 D.四川省 解析:第3题,直接读图可以得知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宜居城市数目最多,均为5个。第4题,图中标有数字的省区中,云南省拥有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答案:3.A 4.A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5~7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① 34.3 532.5 1865.8 15.8  ② 53.5 1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1 361.0 184.6 2.0  5.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答案:A 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答案:D 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D    2010年3月份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了民族平等原则,是指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我国少数民族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  ) A.哈萨克族 B.鄂伦春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9.与该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的邻国是(  ) A.俄罗斯 B.朝鲜 C.哈萨克斯坦 D.蒙古 解析:哈萨克族与蒙古族主要分布于牧区,从事的是牧业活动。鄂伦春族是主要生活于东北森林中的狩猎民族。朝鲜族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分布于东北东部,与朝鲜相邻。 答案:8.D 9.B 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和面积柱状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省级行政单位按照我国区域方位位置从左向右排序正确的是(  ) A.华北、东北、南部沿海地区、华中、华南、西北内陆、港澳台 B.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三省、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港澳台 C.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 D.北部内陆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内陆地区、港澳台 解析:选C。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京、津、晋、冀、内蒙古属华北区;辽、吉、黑是东北区;沪、苏、浙、皖、闽、赣、鲁属华东区;豫、鄂、湘、粤、桂、琼属中南区,渝、川、黔、滇、藏是西南区,陕、甘、宁、青、新是西北区。解题的技巧是自右向东找“西南区”。 11.图中①~④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B.图中②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C.图中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D.图中④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但人口密度可超过18000人/平方千米 解析:选D。A项①河南省,人口密度不是最大;B项陆上邻国最多的是③;C项人口密度最小的应是②;④是澳门,只有24多平方千米,共有40多万人口。 二、综合题 12.2010年5月12日是第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某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区,这种气象灾害可能是(  ) A.洪涝 B.沙尘暴 C.台风 D.寒潮 (2)图中阴影区①涉及的省区的简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阴影区易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 (3)据报道,目前我国石漠化危害涉及8省区460个县(市、区)近2.2亿人口,主要集中于岩溶地貌分布地区,以图中字母代表的三个省区为主: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南端所在省区是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阴影区②的石漠化现象不很明显,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5)图中d、g两省区均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小的省区,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均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这是寒潮与沙尘暴影响不到的地区,阴影区②位于华北地区,很少受台风影响,故阴影区所代表的气象灾害只可能是洪涝;石漠化是水土流失导致的,以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为主;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方面入手。 答案:(1)A (2)豫 鲁 皖 苏 降水多且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3)a: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a (4)该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 (5)d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密度小。 g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导致人口密度小。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的影响? (3)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问题,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人口老龄化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国家财政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3)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