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据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如下工业联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地区中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主要工业部门结构示意图,最能说明丁地区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图示工业联系中突出了海洋化工的地位,强调了煤、铁、海盐等资源优势,应是指京津唐工业基地。第2题,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3题,丁地区是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四个城市的工业结构中,只有城市②的工业结构是各业均衡发展且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1.B 2.C 3.B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4~5题。
4.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5.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策因素
解析:第4题,根据甲产业布局从1990年到2011年的变化,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省区,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第5题,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这三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技术力量雄厚。
答案:4.B 5.C
6.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a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b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图b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图知攀枝花附近资源丰富,距燃料和原料地较近。该市处于长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成昆铁路穿越,铁路运输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本区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小,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2)搞清该流程图中各要素的相关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炼焦离不开煤炭,故B为煤炭。冶炼的原料为铁矿石,产品为钢铁,故A为铁矿石,C为钢铁。(3)从流程图看,该区域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4)从图可知本区铜矿资源丰富,附近有二滩水电站等,水电充足。
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 煤炭 钢铁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一、选择题
2003年9月,党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下列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的一项是( )
A.大庆石油化工 伊春森林工业 鞍山钢铁工业
B.沈阳机械工业 哈尔滨机电工业 大连造船工业
C.齐齐哈尔制糖工业 长春汽车工业 大连石油加工工业
D.本溪钢铁工业 抚顺煤炭工业 沈阳电子工业
2.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区内建有钢铁厂、造船厂、火电厂、化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下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
A.化工、钢铁、造船、火电
B.火电、钢铁、化工、造船
C.造船、火电、化工、钢铁
D.钢铁、造船、火电、化工
答案:1.A 2.B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①M城市代表上海
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
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先看图例,理解a、b、c、d等各图例含义,再逐一判断,M位于沿海中部,开发早,为上海,d图例说的很明确,再看d的分布可确定②是正确;N城市若为武汉,应位于京广铁路和长江交汇点,故③不正确;c是沿江经济带,故④也不正确,只有①②正确。
4.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
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b位于沿海,便于对外联系,吸引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a为亚太经济带,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d为京广等铁路线,京广线南端能源短缺,故②④是正确的。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7题。
5.B地近年来有大批国内外IT企业如微软、英特尔、联想等进驻,其有利条件是( )
①交通发达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D。B位于上海市,自然资源短缺,IT产业属技术指向型,故选D。
6.为适应城市化发展需求,B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兴建卫星城
B.修建新的工业区
C.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D.建设城市新区
解析:选D。上海城市化水平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解决措施为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A选项大量兴建卫星城是错误的,故选D。
7.跨区域调配资源,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从该地调出的资源有( )
A.调气
B.输电
C.调水
D.调煤
解析:选C。图示地区水资源丰富,应进行南水北调。
湖北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被称为“东方汽车城”,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2003年9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大楼在下图中的A城市奠基,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走出十堰,落户A市。读图回答8~10题。
8.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鄂西北兴建“二汽” 的主导区位因素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分别是( )
A.资源、市场
B.市场、政策
C.政策、交通
D.交通、动力
解析:选C。“二汽”落户十堰,是由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防需要政策决定的。由于深居山区,交通不便成为其制约因素。
9.A城市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接近煤炭产地
C.信息通达,交通便利
D.生产协作条件好
答案:B
10.与发达国家相比,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核心技术
D.资源
解析:选C。与其他国家相比,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是核心技术。
11.某工业基地所在区既分布有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的重要产区,该工业基地指( )
A.京津唐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沪宁杭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D
二、综合题
12.读下面我国甲、乙、丙、丁四个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为________基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是________,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为________基地,以__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城市。工业结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工业最为突出,是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该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为________基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各城镇。该基地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为________基地,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该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工业基地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京津唐工业 北京 天津 唐山 丰富的铁、石油、海盐等资源;有统一的电网;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油田 水源缺乏 向钢铁、电子、石化、海洋化工、高档轻纺和“新、精、尖”方向发展
(2)沪宁杭工业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杭州 南京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丰富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能源、矿产缺乏 向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方向发展
(3)珠江三角洲工业 广州 深圳 珠海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紧靠香港、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交通便利 能源、资源不足 利用特区优势内引外联,开拓国际市场
(4)辽中南重工业 沈阳 大连 鞍山 本溪 抚顺 辽阳 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雄厚的基础 能源、水源供应不足 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更新设备,提高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发展优势资源工业,成为东北甚至全国和亚洲的新型工业基地
(5)京津唐工业基地范围内有丰富的海盐、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但水资源缺乏 沪宁杭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大量从外地调入,附近棉花丰富
13.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产值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本题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分析,综合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图中表示轻纺工业的柱形高度在不断下降,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柱形高度在不断增高,说明了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变得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珠三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侨乡、交通和政策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2)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地区,靠近海外市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本区科学文化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