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图中四种布局方案合理的是(  )  解析:选D。化工厂对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应布置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2.读下图,为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计划建设乳牛、时令蔬菜、淡水蟹、水果四个农业生产基地。你认为下列规划合理的是(  )  A.①—淡水蟹 ②—时令蔬菜 ③—乳牛 ④—水果 B.①—淡水蟹 ②—乳牛 ③—时令蔬菜 ④—水果 C.①—淡水蟹 ②—水果 ③—时令蔬菜 ④—乳牛 D.①—淡水蟹 ②—乳牛 ③—水果 ④—时令蔬菜 答案:C 3.如图,关于该城市道路网的格局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方格式,便于缩短城区各地间的距离 B.放射式,便于人流车流的及时疏散 C.环行—放射式,既便于市区内的联系又便于与市区外的交往 D.方格—放射式,便于对角线方向的直接交通,缓解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答案:C 4.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该市规划建设一个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           B.b C.c D.d 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该市规划布局的是一个商业区,商业区布局要求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位于该市中心的a处恰好满足要求。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布局紧凑的是__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距离较远的是________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3)两城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过分集中的是__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市内道路同过境道路分离的是__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________的布局较为合理,因为它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城市规划要紧凑合理,以减少工作人员的交通负担和时耗。城市规划中过境干线一般应离开城区与城市主干道相联系,以减缓对市内交通的压力;城市商业服务区和娱乐场所也不能过于集中,以便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答案:(1)甲城 缩短城市道路里程,有利于人们出行 (2)乙城 会加重工作人员的交通负担 (3)乙城 会将车流、人流引导到同一地点,使交通发生拥堵 (4)甲城 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因素减少,有利于提高市内交通的通达度 (5)甲城 比较通畅的交通道路系统,方便人们出行  一、选择题 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纺织工业区不合理,应布局在郊区,以接近原料地 B.高新技术区较合理,沿铁路布局,便于产品和原料运输 C.发电厂布局不合理,既污染大气,也污染水源 D.化学工业区不合理,会造成城区水污染 解析:选D。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污染水源。    下图为某港口城市示意图,该城市地处平原。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 B.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 C.乳畜产品的产量下降 D.大量种植苹果、梨等果树 解析:第2题,④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第3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因此城市郊区往往会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苹果、梨为暖温带水果,这里不适宜种植。 答案:2.D 3.B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形态结构图,河流的阴影部分表示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段,据此回答4~5题。  4.以下叙述最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四个码头中,可出入船舶吨位最大是③号码头 B.现在机场地址在远离城市东部的沿海,是为了便于海洋和航空的联合运输 C.为了减少乘客进城的交通费用,火车站由老站位置迁往新站 D.城市交通线路呈环形—放射状分布 5.图示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B.工业区临江分布,主要为了取水、排污方便 C.从70年代到现在,城市形态受河流的影响日益显著 D.城区中湖泊湿地的面积随城市范围的扩张而增加 解析:第4题,机场、火车站迁移主要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线呈方格状。第5题,城市重心、形态变化主要受陆上交通影响;工业区临江分布,主要是海运。 答案:4.A 5.D    读“四种路网形式示意图”,完成6~7题。  6.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常见的路网形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具有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特点的城市路网形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6题,根据路网形式特点可知,路网①~④依次是混合式、自由式、方格式、环形放射式;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用地环境复杂,多采取自由式路网。第7题,“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是方格式路网的特点。 答案:6.B 7.C    读我国某城镇区域简图,回答8~9题。  8.图中东西向门市布局的主要原则是(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便民最优原则 D.环境最优原则 9.图中箭头表示城区主要人流方向,若在南北向道路上设置一个经营蔬菜的商业网点,乙地比甲地更具优势的原因是(  ) A.邮局和医院需求量大 B.更靠近国道 C.地处下班人流方向的右侧 D.地势较开阔 解析:第8题,东西向门市布局在国道两侧,体现交通最优原则。第9题,居民下班靠右行,途经乙地可以顺道购买蔬菜,比甲地更方便。 答案:8.B 9.C    下图是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市拟建一所大学、一所医院和一个污水处理厂,应分别布局在(  ) A.⑥⑤② B.②①⑤ C.③②⑥ D.③①② 答案:B 11.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甲:④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乙:空间布局形态为集中式 丙:道路系统为自由式 丁:区位类型为铁路枢纽城市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答案:A 二、综合题 12.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应是(填代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简述布局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①农业生产要体现因地制宜;②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③在城市近郊布置经济效益高的城郊农业(如蔬菜、花卉等);④粮食生产则布局在远郊区。 答案:(1)② ③ ④ ① 蔬菜等副食品,城市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E位于城区河流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易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翼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拉开了序幕。“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都市圈。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815千米。 材料2“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  (1)填出图中铁路线的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说明了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不同于既有的铁路线,也不同于城市内的地铁和轻轨,原因是(  ) A.城际轨道交通属于高科技,专门运输高科技产品 B.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实行公交化运行 C.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外来人口,特别是应对民工的流动 D.城际轨道交通一般对市内外交通有冲击作用 (4)简述“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意义。 (5)规划中的苏嘉线不再绕道上海,你认为此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应? 解析: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公交化较强,并可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京沪 沪杭 (2)社会经济条件。(3)B (4)缓解这一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在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 (5)打造以杭宁铁路为中心的发展走廊,将缩小杭宁与沪杭、沪宁线的差距,增强“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拉动周边经济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