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歌等文学作品赞美长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流域面积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
D.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2.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大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长江上游不接近我国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1.B 2.C
新华网宜宾1月7日电 据长江电力通报,三峡电站2011年完成发电量782.93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渐凸显。据此回3~4题。
3.三峡工程可有效缓解长江中游地区的( )
A.由于森林破坏而引发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
B.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的问题
C.洪水灾害威胁问题
D.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问题
4.三峡水库蓄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减少
B.库区及周围地区夏季更加炎热多雨
C.库区及周围地区气温年变化增大
D.库区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量增多
解析:第3题,A、B两项为上游生态问题,D项为下游生态问题。第4题,水库能增加大气温度、缩小气温的年变化,从而改善局部气候,库区及库尾流速减缓,泥沙淤积量增多。
答案:3.C 4.D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km,天然落差1324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5~6题。
5.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④⑤
6.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5题,由题干可知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河流流量大、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第6题,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会减少中下游年径流量,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5.A 6.D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近年来,中国和东盟正在开展大湄公河流域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位于中国境内,是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亚洲国际大河,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为2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按照规划,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1555万千瓦。
材料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典型景观。
(1)澜沧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
(2)澜沧江河段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地形分析)
(4)湄公河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___________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产生综合效益。第(2)题,该流域上、中游山高谷深,如开发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区生态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坏。第(3)题,流域面积很明显是北部面积狭小,南部宽阔,实际上是考查区域的地形特征。第(4)题,河流水文特征取决于降水特征。
答案:(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效益: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河流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一、选择题
(2012·烟台模拟)河流不同河段优势和存在问题不同,因此开发重点和治理策略不同。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
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
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
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长江上游水能丰富可发展水电工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发展旅游业,但其经济落后,资金、技术是其限制因素。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恢复当地植被。
答案:1.D 2.B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3~4题。
3.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4.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金沙江地处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错。第4题,①项为有利影响;水库建设能有效地防止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④项错。
答案:3.B 4.B
我国河流众多,各大江河洪涝频繁。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 D.湖泊萎缩严重
6.下列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洪涝多发的地区是洞庭湖平原,因为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第6题,结合三峡工程的作用,可知防御长江洪灾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答案:5.D 6.B
读下图,完成7~8题。
7.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由此可知a处比c处( )
A.流量大,落差大 B.流量大,落差小
C.流量小,落差小 D.流量小,落差大
8.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解析:第7题,发电量与径流量和落差成正比,a水电站位于c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c,故落差大。第8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7.D 8.A
新华社郑州2011年7月11日电 201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工作已基本结束,各水库相继转入正常防汛运用。初步估算显示,此次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水库实现排沙出库3639万吨。据此回答9~10题。
9.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
B.可为汛期防洪留出足够的库容
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
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
10.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9题.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性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汛期之前进行调水调沙,可为防洪留出足够的库容,同时还节约了其他季节宝贵的水资源。第10题,黄河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下游除地上河外,还受夏季洪水、冬春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因而题中所述措施都为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
答案:9.B 10.D
截至目前,珠江红水河段规划的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大藤峡等10个梯级电站,除大藤峡外,其他水电站均已投入运营。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消息,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红水河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势崎岖,落差大
B.平行水系,支流多
C.流经我国大部分地区,集水面积大
D.流经高原,流程长
1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了大气污染
B.不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C.鼓励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13.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
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
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了河流梯级开发的条件。红水河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集中且丰富,适宜进行梯级开发。第12题,本题考查了水电基地建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将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但同时也会给当地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炼铝等产业的发展还会带来新的污染。第13题,本题考查了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红水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开垦梯田将会破坏地表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11.A 12.D 13.A
二、综合题
14.读金沙江下游区域图及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开发规划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支流: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城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其中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________(填符号);
旅游景观:⑤是我国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________;
⑥是我国文化遗产________。
(2)河流落差大小是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试分析河流落差大对水能开发的利与弊。
(3)据图Ⅱ分析判断,若三峡水库累积淤积量极限值为120亿立方米,则不建溪洛渡水库时,三峡水库可运行________年左右;建溪洛渡水库时,三峡水库可运行________年左右。
(4)试分折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
解析:第(1)题,属于识记性的内容,要牢记。第(2)题,河流落差大,说明水能丰富,修建大坝工程量大,库容容易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淹没耕地少,需要搬迁的移民数量少。第(3)题,结合图Ⅱ,三峡水库累积淤积量极限值为120亿立方米,不建溪洛渡水库,可以保持50年左右,修建溪洛渡水库可以保持65年左右,说明溪洛渡水库可以缓解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第(4)题,对环境的效益,直接的表现为防洪、减少三峡及附近的泥沙淤积,间接的表现为水电输送到东部,有利于东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本地区利用水电,可以缓解对植被的破坏,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1)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宜宾 B 峨眉山——乐山大佛 丽江古城
(2)利: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相同库容,水库面积小,淹没耕地少,移民数量少。弊:①相同库容,坝体高,工程量大,投资大;②水库库容受限制。
(3)50 65
(4)①有效调蓄洪水,减少下游川江洪涝灾害的发生;②有效减少三峡库区及重庆港的泥沙淤积;③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能源,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④解决库区能源缺乏问题,有利于水土保持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2: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该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2)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分析水能基地(如水电站)建设有利或不利条件时,应从地质、地形、气候、气象、水文、社会需求等方面分析,同时对于引起生态的变化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
答案:(1)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因为本区种粮是在毁林开荒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灾难有: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