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国庆期间,一游客到大理—丽江旅游,据此回答1~3题。
1.到大理时,游客买到了大理石工艺品,大理石是由下列哪种岩石变质而来的( )
A.石灰岩 B.砂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2.到丽江玉龙雪山时看到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的山顶(角峰),形成这一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断裂上升
3.到虎跳峡时,导游介绍的金沙江峡谷成因中,正确的是( )
A.地壳断裂,冰川侵蚀
B.地壳断裂,流水下切
C.地壳张裂,形成谷地
D.地块断裂陷落,形成谷地
解析:第1题,大理石是由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第2题,角峰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形态。第3题,金沙江峡谷是地壳断裂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的。
答案:1.A 2.B 3.B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4~5题。
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5.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解析: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但其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处的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答案:4.C 5.B
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7.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7题,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6.B 7.D
读下图,回答8~10题。
8.上图中⑥处山地的成因为(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9.上图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开展攀岩活动的部位是( )
A.② B.④
C.⑥ D.⑦
10.造成⑦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由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⑥处为向斜,该处的山地是向斜成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②处是一断崖,地势陡峻,相对高度大,适合开展攀岩活动。⑦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答案:8.B 9.A 10.C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12.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
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C.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
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解析:第11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第12题,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成火山。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而此处的岩浆岩是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答案:11.C 12.B
读我国某半湿润、半干旱区域示意图,分析阴影所示地区,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的地形名称是( )
A.冲积扇 B.冲积低平原
C.河谷平原 D.三角洲
14.所示区域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干旱 B.洪水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沙尘暴
解析:第13题,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而在阴影所示区域,虽有河流流经,但等高线却向低处凸出。因而可以推测该地的地形应为由中部向河流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倾斜,应为山麓冲积扇。第14题,图中所示区域为冲积扇,地势向扇缘方向倾斜,因而该处的土壤排水性好,一般不易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13.A 14.C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15~16题。
15.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16.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解析:第15题,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第16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即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15.D 16.B
右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
A.发源地
B.上游
C.从北向南
D.平原
18. 据图中信息,②~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北向南
D.从南向北
解析:第17题,平原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主要以侧蚀作用为主,出现连续的河湾。图中的河道形态比较弯曲,所以主要出现在平原地区。第18题,在河流的上游主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为主,形成的是“V”型谷;在河流下游,河道展宽,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形成“U”型谷。 因此,从图中所给的①、②、③处的河谷形态来看,①处为上游,③处为下游,所以河流是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7.D 18.A
墨脱公路于2011年竣工。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实现了公路通达,结合下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在墨脱县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堆积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
20.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北部 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 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 地势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 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农业分布区
解析:第19题,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由于公路为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技术条件要求高。第20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聚集。
答案:19.D 20.D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____(字母)。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3)其中表示蒸发环节的是______(数字),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______(数字),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的是______(数字),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______(数字)。
(4)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地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择甲、乙、丙三地中的____________地。
解析:由图可知,A是由岩浆转化而成的,应是岩浆岩,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应是海陆间循环。其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其中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是向斜;丙处岩层向上拱起,应是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存石油、天然气的构造,也是修建隧道的良好地质构造。
答案:(1)A (2)C
(3)① ② ④ ④
(4)丙 丙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__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________,据图分析,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①处是________(火山构造名称),常积水成湖,且①处的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③处的________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诱发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②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________等能源资源,该海域往往是________资源集中分布区。
答案:(1)向斜 水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2)火山口 岩浆 沉积
(3)断层 地震 滑坡、泥石流
(4)石油、天然气 渔业(海洋生物)
2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________岩、c是________岩、d是________岩。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曲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________;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________。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________(上升或下降)。
(5)乙地的地貌最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图。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和对地质构造的判读。第(1)、(2)题,结合示意图可知: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b,②为固结成岩作用,使沉积物形成沉积岩d,③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④为重熔再生作用。第(3)题,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从
地表形态上看甲处为山岭。第(4)题,丙处的岩体相对于两侧的岩体来看产生向上的位移。第(5)题,乙处的地貌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山体,与图中C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答案:(1)岩浆 变质 沉积
(2)①——上升冷却凝固
②——固结成岩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3)向斜 山岭
(4)上升
(5)C
2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针对河流对聚落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绘制了简图(如下图)。结合简图,回答问题。(10分)
(1)A聚落属于______________状聚落,是因近水源而沿____________伸展,或避免洪水而沿______________延伸。B聚落属____________状聚落,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地区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
(2)D聚落的分布表现出的特点是( )
A.团状 B.条带状
C.放射状 D.环状
(3)图示四处聚落,若A聚落位于高原上,应分布在________,简述其原因。
(4)假如B聚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试述其发育的条件。
答案:(1)条带 河道 高地 团 中心 盆地
(2)D
(3)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温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4)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陆上运输。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