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12·永嘉县普高联合体联考)下图为“局部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群 C.安第斯山脉 D.东非大裂谷 答案:D 2.图中b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移动而形成(  ) ①岛弧 ②巨大山脉 ③海沟 ④海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观止。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3~4题。  3.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大气 D.流水 解析:选A。“根本力量”是关键词,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力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4.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形形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解析:选C。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读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解析:选A。由图可知,该地底部岩层结构成层状,应由沉积作用形成;随后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超过岩层承受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抬升,然后受外力的侵蚀、搬运,在搬运的过程中物质逐渐沉积而形成新的上层岩层。 因此岩层结构形成过程为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6.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解析:选D。①处是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为断层构造,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④处为沉积地层,但没有形成背斜,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①处为背斜构造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同时地下水不易进入,因此该处是修建隧道最为理想的地方。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中游落差小       B.海水顶托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解析:选A。中游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泥沙易在中游沉积,从而导致入海泥沙减少,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8.图中瀑布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选C。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河床岩石不断地坍塌,使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最终消失。  读下图,完成9~11题。  9.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解析:选A。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10.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解析:选B。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山区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11.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解析:选D。山区修路,铁路的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都高于公路。    (原创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ABC线所作的岩层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13.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从东南向西北 B.先是从西南向东北,然后是从南向北 C.基本呈南北流向 D.从西北向东南 解析:第12题,由该区域等高线图知,河流在谷地发育,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从而可判断此地地形为盆地;读岩层关系示意图,可知中间岩层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其地下可能储藏有石油和天然气。第13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较长河流为干流,由图中的指向标就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大致从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12.B 13.A 二、综合题 14.(2012·潍坊模拟)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发现B山山势高耸,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质灾害成因、地质构造成因和地貌成因。板块运动和断层活动是解释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成因的依据;向斜和背斜处的侵蚀差异是解释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依据。 答案:(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 (3)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15.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吐鲁番盆地 ②天山山脉 ③雅丹地貌 ④沙丘地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按照地质构造,天山为________,专家推测其形成与________板块向北移动有一定关系。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 (4)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答案:(1)A (2)褶皱 印度洋 (3)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作用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作用力堆积的结果。 (4)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