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对流层大气运动理论模式图”,回答1~2题。  1.关于a、c两点的近地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近地面可能接近刚果河河口 B.a点近地面可能接近亚马孙河河口 C.c点近地面肯定是海洋 D.a点附近海域受巴西暖流影响 解析:选B。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此处为南美洲0°~30°S大陆东岸地区。 2.关于a、b两点近地面空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 B.a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 C.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 D.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 解析:选A。a点近亚马孙河河口,位于(0°,50°W)附近,地处赤道低压区,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    (2012·严州中学月考)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3~4题。  3.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海口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印度)正值丰水期 答案:C 4.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回答5~7题。  5.1月,图中①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解析:选D。由图可知①地为东亚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该地1月份盛行来自亚洲高压的西北季风。 6.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解析:选D。②地位于南亚季风区,该地的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但②地离亚洲高压的距离较远,且又有高山相隔,故冬季风势力较弱;该地的夏季风是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的,若其来得迟、退得早,给②地带来的降水就会偏少,形成旱灾。 7.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解析:选D。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说明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为1月份左右,此时的北半球为冬季,但②地位于热带,不寒冷。    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8~9题。  8.上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 东北风 B.西北风 东南风 C.西南风 东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解析:选A。M地位于非洲南端的海洋上,受西风带的影响明显,以西北风为主;N地在北半球的信风带,东北风为盛行风向。 9.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上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  ) 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C.“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D.“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析:选B。此时从气压的分布来看,非洲北部气压较低,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0~11题。  10.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解析:选C。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11.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图中箭头为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气压场中槽线方向为(  ) A.经过①处,大致与风向垂直 B.经过②处,大致与风向垂直 C.经过①处,大致与风向平行 D.经过②处,大致与风向平行 13.①、②两地相比,则最有可能的是(  ) A.风力:①>② B.气压:①<② C.温度:①>② D.天气:①晴②雨 解析:根据“高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90°”可绘制该区域等压线示意图如下:  据图可知,槽线位于①处,大致与风向垂直;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答案:12.A 13.B 二、综合题 14.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 答案:(1)C E (2)东北信 a (3)副热带高 盛行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4)B (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 15.读“沿北纬60°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 (4)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_。 (5)此时印度盛行______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_______季。 解析:结合经纬度及图示气温、气压分布可知,a、c为大陆,b为海洋;此时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印度冬季盛行东北风。 答案:(1)a、c 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气温大陆低于海洋(也可根据纬度位置确定) (2)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月份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最低 (3)亚洲高压 (4)偏北风(西北风) 寒冷干燥 (5)东北 旱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