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某人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历尽艰险,我顺着绳索下到溶洞的底部,打开我的手电,那些藏在黑暗中几十万、几百万年的钟乳石、石笋、石花等美的令人惊叹的景观,突然一下子在黑暗中涌现出来,让我心中惊喜,这将极大地丰富我的探秘经历……”。据此回答1~4题。
1.作者的旅游活动属于( )
A.游览观光 B.度假休闲
C.科考探险 D.宗教朝觐
2.作者此次旅游活动的客体是( )
A.作者本人 B.钟乳石、石笋、石花等
C.帮助作者进洞的人 D.帮助作者进洞的设备
3.钟乳石、石笋、石花属于( )
A.火山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砂岩地貌景观 D.岩溶地貌景观
4.作者此次游历的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从题目所给材料来看,作者是到石灰岩溶洞中去探险,这种旅游活动区别于一般的游览观光和度假休闲;溶洞及洞内的一切是此次旅游活动的客体;钟乳石等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岩溶地貌最典型的分布地区。
答案:1.C 2.B 3.D 4.A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5~6题。
5.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6.下列选项中四民居与其自然环境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土质特殊、干旱少雨
B.②——干旱少雨、草原广布
C.③——降水充沛、河湖众多
D.④——高温多雨、空气潮湿
解析:从图片看①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②为傣家竹楼,③为山西乔家大院,④为蒙古包。第5题,民居建筑作为旅游资源属于人类文化遗存即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第6题,①③均位于黄土高原,其环境特征为黄土广布、土质特殊、降水较少,②为傣家竹楼,地处我国西南,气候湿热,④为蒙古族民居,地处温带草原地区。
答案:5.C 6.A
7.张家界天子山景区的特色是( )
①石英砂岩节理发育形成峰林地貌 ②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景观 ③苍翠欲滴的中亚热带植被 ④云雾缥缈的气候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四条旅游交通线路中,旅游者感觉最舒适的交通线路和方式是( )
A.昆明—拉萨:沿滇藏公路乘汽车
B.成都—拉萨:沿川藏公路乘汽车
C.西宁—拉萨:沿青藏公路乘汽车
D.西宁—拉萨:沿青藏铁路乘火车
解析:选D。铁路线路的坡度小,火车运行比较平稳,速度也快。
9.西藏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很强,主要原因是( )
①自然地理景观独特 ②宗教文化景观鲜明
③交通方便 ④冻土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自然地理景观独特和宗教文化景观鲜明造就了非凡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读黄山的位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2题。
10.黄山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该山具有( )
A.科学价值 B.美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经济价值
解析:选B。黄山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是因为该景观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11.黄山风光属于( )
A.旅游主体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旅游媒介
解析:选B。黄山拥有优美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欣赏的对象。它能满足人们娱乐、享受、猎奇等多方面的需求,应属于旅游资源。
12.“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它们分别属于( )
A.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水文景观
B.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文景观、气象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水文景观
D.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气象景观
解析:选A。奇松为生物景观;怪石为地质地貌景观;云海为气象景观;温泉为水文景观。
13.以“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为主题形象的重点红色旅游区是( )
A.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B.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C.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D.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解析:选D。湖南是毛泽东主席的故里。
14.有关中国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布广泛,各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著名的旅游资源
B.知名度高、开发效益较好的旅游资源基本上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C.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D.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密切相关
解析:选B。我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南部。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之间的连线,把我国国土划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知名度高、开发效益较好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壁。
15.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与其所在地区图的排序相符的是( )
A.滇池、巢湖、天目山、华山
B.滇池、华山、天目山、巢湖
C.巢湖、滇池、华山、天目山
D.巢湖、天目山、华山、滇池
解析:选B。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地图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经纬网图的判断能力,具体考查滇池、巢湖、天目山、华山等地理事物的分布。本题属于局部范围地图的判读,可先选择易于辨认的图率先突破,a、c、d三幅图中有湖泊,最西的是云南滇池,从经度看,最西的是102°E~103°E,是a图,这样就排除了C、D选项,再比较A、B选项,b图中没有湖泊,是一座山且位于一条河的南面,故可肯定是华山。
二、综合题(共70分)
16.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5分)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1)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2)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城市的旅游资源分类及旅游资源的特性、价值。结合重庆、西安两城市的历史不难得到重庆(有“山城”、“雾都”之称)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西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答案:(1)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文化景观。
(2)b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17.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下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________,其重要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________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分析武夷山的重要价值要抓住“自然与文化遗产”分析。第(2)题,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只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第(3)题,要注意从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
答案:(1)武夷山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2)喀斯特(岩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收入,促进就业 促进文化交流 (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地区。
(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3)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的5大时尚旅游产品是: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在我国,________铁路沿线同时拥有上述5大时尚旅游产品。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直观看出:东部沿海省份旅游外汇收入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西部经济地带中,陕西和云南是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陇海——兰新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乌鲁木齐,沿线体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其沿线同时具有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5大时尚旅游产品。
答案:(1)东部沿海 (2)陕或秦 云或滇
(3)陇海——兰新
19.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闭幕。杭州西湖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41处。结合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将下列图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代号按所属的景观分类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天象气候景观
山水组合景观
生物景观
古代遗存
宗教文化景观
风土人情
(2)简述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解析:第(1)题,根据旅游景观特征很容易对号入座。第(2)题,读图结合历史、地理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1)自左向右:C A F、H E G B D
(2)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20.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表
地区
河北
辽宁
山东
江苏
湖北
河南
黑龙江
四川
所占比例(%)
12.35
10.30
6.91
5.45
5.40
5.25
5.02
5.02
地区
吉林
山西
湖南
上海
内蒙古
陕西
广东
所占比例(%)
4.82
4.80
3.84
3.52
3.40
3.02
3.0
(1)北京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地是________省,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江苏省的人口少于河南省,与北京的距离长于河南省,而到北京旅游的人数却多于河南,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图,我国城市居民出游距离为15千米的游客约占游览人数的________%,出游距离为500千米的游客约占游览人数的________%。由此可见,旅游者与出游距离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优越,是我国吸引游客最多的城市。根据你所具备的知识,请你对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及读图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由表中可直接看出河北省在北京国内游客中所占比例最大,进而分析原因可能是河北省距离北京近。第(2)题,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除受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影响外,还与客源地的经济水平有关。第(3)题,直接读图可得数据,由此可知距离越长,旅游者数量越少。第(4)题,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从游览价值、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1)河北 河北省离北京的距离近
(2)江苏省经济较发达,旅游消费需求高
(3)40(38~42之间) 25(23~27之间)
距离越长,旅游者出游的需求越低
(4)北京市旅游资源质量高,游览价值大;北京市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大;北京市的对外交通联系便利;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