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十五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2·广东佛山一模)读“某区域流域简图”,可能导致该区域海岸线变迁的人类活动是( )
A.发展海水养殖业 B.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营造沿海防护林
2.(2012·广东惠州二模)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多石质荒漠化,其共同成因不包括( )
A.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B.人为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C.地表坡度大,不利于水土保持
D.石灰岩广布,土层薄,易遭侵蚀
3.(2012·广东潮州金中、揭阳一中联考)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之所以称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是因为( )
A.水土流失加快流水速度
B.水土流失导致洪峰提前到来
C.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抬高
D.水土流失导致堤防崩溃
(2012·广州二模)《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12年)指出,中国逾50个城市地面正在下降,其中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是中国三个主要的沉降带。据此完成第4~5题。
4.引起我国上述地区城市地面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震破坏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地质构造不稳定 D.气候变化
5.我国治理上述地区城市地面下降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加强地震预报,提高抗震能力
B.节约用水,人工回灌地下水
C.加固地质构造,减少地铁建造
D.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 2010年,甘肃省黑河段向内蒙古额济纳旗集中调水30次,累计灌溉绿洲29.85万公顷。集中调水给额济纳旗带来的突出意义是( )
A.改变了干燥的气候
B.保护了各种濒危野生动物
C.净化了污水和空气
D.补充了紧缺的生态用水
7.将秸秆粉碎、碎料压块、再将压块填进供热锅炉中,这项技术成冬季供热新招,秸秆代替燃煤而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
A.降低供热成本 B.减轻空气污染
C.促进农民增收 D.调整能源结构
(2011·广东惠州二模)内蒙古自治区依托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据此完成第8~9题。
8.下图是“煤变油”工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该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煤变油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资源消耗量大
9.内蒙古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B.发挥土地优势,提高种植业比重
C.引进技术建设优质乳品加工基地
D.发展草原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第10~11题。
省区
新疆
内蒙
古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河北
其他
省区
所占比
例(%)
40
24
16
8
7
1
1
1
1
1
10.该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1.为了避免该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越演越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分)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
。?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 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3.(36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二:下图为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三: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一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 ,保障程度较高的是 。?
(2)据材料二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 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资源消费量的特点是 。?
(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
专题升级训练十五 区域生态、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B 解析:从图中得知海岸线后退,主要是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导致河口处沉积的泥沙减少。
2.D 解析: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石质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降水丰富,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易造成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土层薄,土壤贫瘠,但东南丘陵却不是。
3.C 解析: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水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
4~5.4.B 5.B 解析:第4题,由于过度抽取利用地下水引发的地面塌陷沉降问题越发严重,我国受此影响的城市也呈增多的趋势,尤以华北平原表现明显。第5题,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下沉,可通过人工回灌地下水来解决。
6.D 解析:在西北干旱地区,跨区调水主要是突出生态功能。
7.B 解析:要注意题干是说“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减轻空气污染是生态效益的表现,而其他三项均不是。
8~9.8.C 9.B 解析:第8题,该种煤变油工艺流程加工1吨煤要加2.5吨水,用水量较大。但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第9题,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农业应以畜牧业为主,减少种植业。
10~11.10.A 11.B 解析:第10题,该生态问题新疆和内蒙古较严重,两自治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该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第11题,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应在该地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二、综合题
12.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一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二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第(4)题,读材料三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13.答案:(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稀土矿
(2)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上升 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
(3)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节能措施,发展新技术等。
(4)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行循环经济等。
解析:第(1)题,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认真分析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S”型模式,抓住不同发展阶段曲线变化的特征,分阶段进行描述。第(3)题,人均能耗平稳增长应得益于降低能耗措施的实施。第(4)题,从解决能源短缺的措施方面考虑即可。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