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训练17
一、选择题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以下3题。
3.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4.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5.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可能为 ( )
A.1 500米 B.2 000米 C.3 200米 D.4 500米
2010年8月31日,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条能源大动脉干线全长1635公里,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市,可辐射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达产120亿立方米/年,可使沿线天然气供应量增加29.10%,将大大缓解这些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结合下图回答以下3题。
6.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8.图中显示川气东送主干线在湖北宜昌与河南濮阳相连接,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将中原油气田做为补充气源地
B.河南濮阳的天然气用量需求大
C.将川气送达河南省境内
D.沿线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矿产能源短缺
2010年6月22日,
9.属于高技术工业部门的是( )
A.电子工业、化学工业 B.半导体工业、核工业
C.遗传工程、石油工业 D.航天工业、汽车工业
光明日报2005年1月16日电,来自铁道部消息说,2006年“十一”前将对京哈、京沪、京广、陇海、兰新、胶济、武九、浙赣等铁路线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提速后,在这些线路的部分区段,客车运行时速将达到200千米。据此回答以下2题。
10.中国与下列国家间的贸易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是:
A.中韩(国)贸易 B.中新(加坡)贸易 C.中俄(罗斯)贸易 D.中德(国)贸易
11.武汉市出口100吨钢铁到德国,合理运输方式是:
A.长江航运→上海→海运→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鹿特丹→莱茵河
B.武汉→京广铁路→海运→苏伊士运河→鹿特丹→莱茵河
C.武汉→京广铁路→郑州→陇海铁路→兰新铁路→第二亚欧大陆桥→德国
D.武汉→京九铁路→商丘→陇海铁路→兰新铁路→第二亚欧大陆桥→德国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以下3题。
12.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13.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14.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上世纪以下11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以下题。
15.北大荒是指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二、填空题
16.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2006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结论:(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
(四)拓展应用:
材料三 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
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月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7.为了形象地观察和验证水循环的过程,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过程,请结合实验报告,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平底盆、透明的塑料纸、装有沙子的小瓶、小石头、水、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在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将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上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实验结论:水循环现象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的各个环节中,上述实验未能演示出来的有________。(填代号)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填代号)
(3)大自然中的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4)结合实验分析,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实验,归纳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D 6.B 7.C 8.A 9.B 10.C
11.C,12.C 13.B 14.C 15.A
二、填空题
16.(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17.(1)F、G (2)F (3)物质 能量
(4)太阳辐射 (5)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