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十 人口与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2·安徽宿州一模)自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人口普查资料)完成第1~2题。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70.15%
6.96%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4.53%
8.87%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为(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D.吸纳海外移民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数变化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4.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在我国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周期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农村大量劳动力短期外出打工,宅基地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的时期是( )
A.出现期 B.成长期
C.兴盛期 D.衰退期
6.衰退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个人意愿
B.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化转移加快
C.经济收入差异和人口增长压力
D.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和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
(2012·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所示城市( )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8.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A.a<b B.b<c
C.b<d D.c>d
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第9~11题。
9.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10.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
A.武汉 B.兰州
C.大庆 D.深圳
11.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市问题应( )
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B.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C.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并转移污染企业
D.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分)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图1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2000年)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图2 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模式
13.(36分)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双选)该城市可能位于( )
A.洞庭湖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
(2)分析该城市的地形特征。
(3)该城市的布局规划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分析理由。若将蔬菜基地与乳牛场对换,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4)某房地产商欲购买A、B地块建高层住宅区,你认为是否合适?为什么?若你是该开发商,要建高级住宅区,会选择在何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1.D 2.C 解析:第1题,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到较低水平,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明显,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故D项正确。第2题,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
3~4.3.D 4.B 解析:第3题,图中①曲线工业化后期之前呈上升趋势,应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第4题,由图可知,过渡期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5~6.5.C 6.D 解析:第5题,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兴盛期宅基地闲置最多,是宅基地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的主要发生时期。第6题,农村空心化现象衰退表明大量民工回流,形成的主导因素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
7~8.7.B 8.C 第7题,甲城市规模大于乙城市规模,故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第8题,d为甲城市地租的次高峰,故b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