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与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 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 (2012·安徽宿州高三质检)读“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危害分区评价图”,完成第4~5题。  4.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兴建水库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大水漫灌 D.高大建筑群成片发展 5.北京市地面沉降可能引起的危害最不可能是(  ) A.损坏地下管道工程 B.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C.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的效能,造成大面积积水,使洪涝灾害加剧 D.海水倒灌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质变咸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7.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山东 B.甘肃 C.广西 D.内蒙古 9.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2012·吉林重点中学一模)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舟曲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泥石流 B.水土流失 C.草地退化 D.盐渍化 11.舟曲主要生态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 A.夏季多暴雨且地形崎岖 B.乱砍滥伐森林 C.不合理灌溉 D.过度放牧 二、综合题(共56分) 12.(36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1)。  图1 材料三: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2)。  图2 (1)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4)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3.(2012·安徽皖南八校联考)(20分)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3.1.A 2.C 3.A 解析:第1题,该区域处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故该处的森林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还可以净化地表径流。第2题,河谷地带气候湿热,山顶处海拔高气候冷湿,均不适合人类居住,半山腰以上的森林对径流起到净化作用。第3题,新年祭祀树神,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4~5.4.B 5.D 解析:第4题,地面沉降主要与地下水的过度利用有关,如果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能与资源的开采有关,故答案为B项。第5题,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埋藏的有关各种管道受到破坏,地面建筑物受到破坏;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加剧;在沿海地区可能会造成海水倒灌引起地下水质变差,但是北京不在沿海。 6~7.6.C 7.A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口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废弃物排放。第7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 8.C 9.C 10~11.10.B 11.B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舟曲位于山区,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加上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第11题,水土流失与坡度的大小、降水的强度、地面物质及植被覆盖率有关。人类的乱砍滥伐很容易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造成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12.答案:(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地形,阻挡了水汽的进入。(2)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3)有利: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不利: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4)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解析:循环经济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对策。 13.答案:(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海平面上升 气象灾害增加(③④可互换) (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形成机理和产生的后果,难度较小,应对全球变暖要从减少碳的排放着手,同时还要寻找替代能源(如新能源),提高利用率等,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