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 考查知识点 试题难易分布   基础 中档 稍难   板块运动  1 2 、10   岩石的成因和地质循环 3、4     地质构造及应用  5、6、7、16  8、17  9  外力作用及地貌 11、19 13、15、26 12、14  河流地貌及影响 20、21、22、24、27 23 18、25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2、据图(地质时期地球大陆分布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古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 B.古地中海面积缩小的原因是印度洋面积不断扩大 C.古印度洋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是古地中海面积缩小 D.亚欧大陆面积的扩大与板块的相互挤压相关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第3--4题。  3、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   B.③ ???????C.④     D.⑤ 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答案】3、D 4、A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循环。第3题,看起来是考昆仑玉的形成过程,审题可知考查的是大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⑤是变质作用。第4题,在外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古生物容易进入,最后形成沉积岩中的各类化石,化石是“记录岩石年龄的文字”,属于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 5、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如图显示秦岭的地质构造为断层;而断层主要是受地球内力作用-----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6、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褶皱形成后沉积岩层Ⅱ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又出现了沉积岩层Ⅰ,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Ⅱ和沉积岩层Ⅰ,故该区域先后发生了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右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处为向斜,b处为背斜 B.abcd岩层关系由新到老 C.abcd岩层形成后曾发生地壳水平运动 D.c岩层一般不含化石 8.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图5 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 ~10 题。 9. 属②背斜谷的地方是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10. 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 褶曲隆起B. 褶曲凹陷 C. 断裂下降D. 断裂上升 【答案】:C 【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图3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12.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这种山景属于(?? ) A.喀斯特地貌景观?????? ???? ?? B.水文地理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 D.人文景观 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回答第13题。  13.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温度变化 D.冰川堆积 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完成14?—15题。  14、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 ) A、古冰川作用 B、古岩浆活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5、雁荡山的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雁荡山的岩石比较致密,密度相对较大 B、该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C、雁荡山岩石属于沉积岩 D、雁荡山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16--17题 16.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定 A.甲为向斜 B.乙为背斜 C.甲为背斜 D.甲、乙均为背斜 17.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找到煤层 B.甲、乙都找到煤层 C.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D.乙处找到煤层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图2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18~19题.  [ 18.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19.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C 【解析】区域河网密集,流水作用明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是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选择C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读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似的是 (  ) A.火地岛 B.崇明岛 C.新西兰南岛 D.爱尔兰岛 21.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  )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22--23题。         图甲           图乙 22.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2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 22.C  23.B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5.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二、非选择题(共二个大题,25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甲      乙       丙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3分)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2分)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2分) (4)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2分)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答案】  (1)峡谷 三角洲 沙丘 (2)外 (3)山区 河口地区 (4)C 【解析】 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分析如下: 地貌 形成 分布 聚落  甲 峡谷 流水侵蚀 多分布在山区 多分布于河谷平地  乙 三角洲 河流堆积 多分布在河口地区 多分布于河流下游平原  丙 流动性沙丘 风力沉积 多分布在内陆 受风沙影响,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27.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深,_______大,多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泥沙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交通)。(7分)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2分)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7分) 地区 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 村落平均人口(人/个)  甲 0.80 300~400  乙 0.53 <100  丙 0.20 100~200  ①写出地形区的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 ②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A.地形平坦 B.河流宽广 C.农业发达 D.矿产丰富 ③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