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训练6---美洲地区 一、位置、范围 读图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 A.马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萎期 读图12-1-6,完成5-7题。  5.A地的气候特点 A.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    B.雨热不同期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6.A地沿岸洋流为   A.本格拉寒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7.关于A、B所在国家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电子工业中心位于B点附近 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其中东部为高大山系 ④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⑤石油丰富,能源基本自给 A.①②    B.①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Bcb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0月11日上海启航,预计于2010 年4月10日返回上海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 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 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读某大洲沿37°纬线剖面图”,回答1~2题。 1.①处洋流是( ) A.东澳大利亚暖流 B.拉布拉多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巴西暖流 2.有关图中序号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 ) A.②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B.③区为潘帕斯草原,畜牧业发达 C.④区为该国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D.⑤处沿海地区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 )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 ②靠海,冬暖夏凉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 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 ( ) 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C.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沿海一地有寒流通过,一地有暖流通过 5.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 ( ) ①都有上升流 ②都与洋流有关 ③都为浅海大陆架 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气候 图4为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R城部分月份的平均风力。完成1~2题。 月份 1月 4月  平均风力 1~2级 2~3级  月份 7月 10月  平均风力 4~5级 2~3级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A.河流自北向南流;湖泊为外流湖 B.河流自南向北流;湖泊为内流湖 C.河流自南向北流;湖泊为淡水湖 D.河流自北向南流;湖泊为咸水湖 2.图中陆地所在的大洲为 A.非洲 B.南美洲 C.欧洲 D.北美洲 读“某地区海陆分布简图”,回答3~4题。  3、图中20°C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各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 ( ) A.P1、P B.P2、P3 C.P2、P4 D.P1、P4 4、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气候冷湿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市场狭小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2),回答5~7题。 5.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位于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D.位于高山背风气流下沉区 6.库鲁为世界优良航天发射基地,其不利条件是( )   A.所处纬度较低 B.天气现象多变  C.人口密度小 D.临近海洋 7.若某日城市①(48°W,16°S)昼长为12小时40分钟,则城市 ①与城市②(0°,78°W)日 出时间相隔为( )  A.20分钟       B.1小时20分钟  C.2小时20分钟    D.3小时20分钟 8、读图7,填下表: 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三)河流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三、人文地理特征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 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 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 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 图5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完成8~9题。 8.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 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煤铁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 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读图,回答1~4题。 图5 1.以图中A、B两地区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A.麻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 B.制糖工业、橡胶工业 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D.棉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2.以下有关图中字母E所在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非洲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位于它的西侧 D.属于亚洲国家 3.以下有关乙图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势区位条件的不正确说法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水源充足 D.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4.乙图中D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A.工业历史悠久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充足的光照 D.雄厚的农业基础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一、CABCBCB 8.AB 二、(一)ccbcc (二)DBDAABC 三、BDDBDB (1)A:高原 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最小;水流平缓。 (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 (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 (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 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 该国(为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