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示意图是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用简明形象或直观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 (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 A.①    B.②③ C.③    D.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的风向分别是 A.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B.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 C.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 D.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 【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B→C)依次对E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 【答案提示】(1)A (2)A。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过程示意图中有些也会以数理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06湘师附中)图1-25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个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下面两题。 (1)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国家是 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 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 (2)英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快的时段是 A.1850年-1890年 B.1800年-1850年 C.1890年-1920年 D.1970年-1992年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型,要看清图中曲线反映的变化趋势和全程对比。本题组比较容易。这四个国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如图中的甲所示;其次美国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相对而言,日本的城市化起步较晚,故乙代表美国、丙代表日本;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这四个国家中是最低的,为丁所示。英国城市化发展最快是1850年以来的近半个世纪。 【答案提示】(1)C (2)A 三.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具有因果关系的图形。常见的如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等。有些图形中地理事物的关系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则又可属于地理统计图系列。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26),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1-26中所示的区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工业区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附近的朝阳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如图1-27所示),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关联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多方面。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西南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应从当地的地形、自然灾害、基础设施、交通、科教文化水平等方面思考;而工业区位优势则理所当然联想当地的矿产、能源、交通、劳动力数量与价格、政策等方面思考;“循环经济”重在“循环”少污染方面,这要从当今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去总结答案。 【答案提示】(1)①多山地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地质灾害频发;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科教文化水平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政策优惠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四.地理模式图 地理模式图就是采用简化等手法将宏观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用一种模型表示出来的图形。如常见的有日照模式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 (一)日照模式图总结 1.基本日照图类型面面观:表1-9及组图1-28——按选图区域大小分组 2.日照模式图的三组特例(组图1-29) ⑴正视图特例 ⑵俯视图特例 ⑶侧视图特例  3.熟悉各种图示的转换(表1-10及组图1-30) 转换三例题 转换图(组图1-30) 解析〓结论  1.两图中的A点是否是同一地点和同一季节且同一时间?  此为俯视图转换为侧视图。左图北极点为中心,且昼夜平分,可知A点坐标为90°E、0°纬度,对比右图,可知两图中A点是同一点,同一时间(春秋分16时)。  2.两图所示主要区域是否是同一季节?  此为俯视图转换为斜视图。左图所示为南半球且南极圈内全为极夜,为6月22日;右图所示北半球为主且北极圈内全为极昼也是6月22日,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故同时不同季节。  3.左图所示昼夜分布情况,在右图中用阴影作出夜半球示意,并标明A点位置  左为变式图,右为俯视图,重点是抓住现象看本质:左图可知北极圈以北全为极昼,A点坐标为135°W、66°34′N;对比右图可作如图所示夜半球阴影(北极圈以北极昼),并标出A点。  4.日照图的解题技巧和步骤 ⑴确定半球或南北纬(极)和东西经; ⑵晨昏线的判读或画晨昏线与光线 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⑷确定某地区时或地方时 ⑸确定日期或节气(季节) ⑹确定昼夜长短 ⑺确定太阳出没时刻和物影方向及长度 ⑻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或其分布规律 ⑼黄赤交角和五带 5.几点注意 ⑴太阳周日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问题:北半球冬半年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南半球冬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夏半年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春秋分时,东升西落。 ⑵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方向;南极点相反。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度基本不变。 ⑶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上分别是0点或12点,晨线、昏线与赤道交点上分别是6点或18点。 【经典题例】(探究应用题)读图1-31,即甲(3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完成1-3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15°N  B.15°S C.O°  D.23°26′N 2.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3.此时下列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南极长城站正处在极夜期 B.我国华南地区正处在雨季 C.甲地农民正忙着播种小麦 D.开普敦天气炎热干旱 【思路点拨】 读图可知,该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解为75°,说明它离太阳直射点15°;又知甲地位于30°N,故该日太阳直射15°N。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因此乙可能位于30°N或O°,又知乙地昼长为12小时,故它一定位于赤道上;甲地出现最大太阳高度时间比乙地早10小时,故甲在乙之东150°左右;所以甲位于乙东北方向。该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南极长城站在极圈之外,不可能出现极夜,只有我国华南地区可能受夏季风影响,正值雨季。 【答案提示】1.A 2.B 3.B。 【经典题例】(05年全国文综卷)图1-32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 “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思路点拨】此图是一地层分布示意图,天然气、石油、水都应储存在透水层中。由于天然气、石油、水的比重大小关系为天然气<石油<水,因此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为天然气最上,石油居中,水在最下层。 【答案提示】D。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