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选修本 试题汇编2
16.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问题。
(1)请说出此时造成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及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4分)
(2)图中乙地纬度较高,但气温高达40℃以上,请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1)反气旋(副热带高压);正值农作物生长季节,高温天气加剧了旱情。(4分)
(2)地处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地表,增温较快;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6分)
17.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1月中旬到2月份,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持续的大雪低温天气席卷欧洲和亚洲的日韩等国。欧洲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出现了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百年来的最低温。
简要分析欧洲冬季多暴雪的成因,并说明这次灾害对欧洲能源供应的影响。
【答案】原因:欧洲深受海洋(西风及暖流)的影响,大气中水汽充沛;(2分)多锋面气旋活动;(2分)冬季接近冷空气的源地。(2分)
影响:极寒天气增加了能源的需求量,(2分)极寒暴雪会使电力等能源输送设施遭到破坏。(2分)
18. (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孕吴越”的太湖,顶着尴尬的蓝藻“名片”已然多年。最严重的危机出现在2007年5月,几十厘米厚的蓝藻覆盖所有水面,据无锡市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市70%的水厂水质量遭受污染,200万元无锡市民生活饮用水受污染。
材料二
(1)2006冬季太湖湖水清澈,2007年5月蓝藻大规模爆发,据图文材料分析此次蓝藻危机出现在5月,且北部无锡、苏州境内的部分湖面最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2)自2007年以来,太湖边的蓝藻依然年年爆发,如何让太湖少受蓝藻困扰?(4分)
【答案】(1)自然:由于5月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2分) 人为:北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大(2分) 此季节盛行东南风,加剧北部污染(2分)
(2)净化污水,达标排放(2分) 引江济太,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2分)加强监测与管理(2分)(3选2,共4分)
19. (10分)环境保护
利比亚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拥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全国550万人口绝大多数聚居在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带。现在,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已经消耗殆尽,加之海水渗透,水质成涩难饮。
(1)指出利比亚主要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4分)
(2)分析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哪些影响?(6分)
【答案】(1)土地荒漠化; 水资源短缺; 过度开采地下水; 土地盐碱化。(任答2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 海水倒灌; 水质恶化; 土地盐碱化加重。(任答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0. (10分)环境保护
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顆粒,统称“总悬浮顆粒物”。去拌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顆粒,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颗粒物”,用PM10表示。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读中国大陆PM2.S分省统计图(图10),分析河南省可入肺颗粒物浓度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少,(2分)植被覆盖率较低,(2分)有些地区荒漠化加剧,(2分)城市化、工业化快,建筑工地遍布,(2分)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不达标。(2分)秸秆燃烧等。(2分)(任答5点给10分)
21. (环境保护) (10分)
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水体环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2010年7月28日10时许,受洪水影响,吉林省永吉县一工厂大量化工原料桶被冲进松花江,目前化工桶的数量已经上升到7000余只,其中1500余只已被打捞出来,通过监测暂未发现松花江水质异常。
材料2:某河流一水文站流量和污染程度的实测结果(右图)。
(1)据图分析,河流流量与河水污染程度有何关系?(4分)
(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水污染?(6分)
【答案】 (1)河流流量越大,污染程度越轻;河流流量越小,污染程度越重(或答河流流量与污染程度呈负相关)(4分)
(2)规范人类行为,加强防范,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施行清洁生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污染;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6分)
22.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近年来,市民常有这样的感觉:明明能看见太阳,却看不见远处的建筑物;明明是个晴天,阳光却无法穿过城市上空的“大灰罩子”,仿佛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纱,显得不那么真实。这就是气象预报中所说的“霾天气”。
PM2.5这个专业名词也一再出现在各大城市。通俗的说,.PM2,.5其实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
(1)简析城市霾天气的成因?(4分)
(2)城市防治霾天气的有效措施有哪些?(6分)
【答案】 (1)大气污染,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逆温天气、静风天气增多,污染物不易扩散。(4分)
(2)加强霾天气的监测和预报;科学规划城市,避免功能区相互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城市绿地,让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等环境效益,净化城市大气,改善空气质量。(6分,答出3点即可)
23.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湖区1950年-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4分)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6分)
24.【地理——环境保护】阅读表格资料,回答问题
分析该城市出现浑浊天气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答案】 秋末至春初(冬半年)多;夏季少。(2分)
原因:①夏季雨水多,对大气中的悬浮颗粒有冲刷作用;②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③秋末至春初,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④冬末春初,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⑤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每要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得8分)
25. (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下游河段
年代
水量(立方米)
地下水位(米)
胡杨林(公顷)
20世纪50年代
14.6亿
3~5
5.4万
20世纪90年代
2. 5亿
11~13
0.7万
(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4分)
(2)根据上述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6分)
【答案】(1)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答对一个要点不得分,两个2分,三个4分)
(2)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搞好水利设施建设。(每个要点2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酌情给分)
26. (10分)环境保护
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图9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简要说明青海湖萎缩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推断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
【答案】影响:导致局地气候更趋干旱; (2分)植被退化、荒漠化扩展;(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河流水量增加,(2分)流域降雨量增加;(2分)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生态退耕、“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禁牧育草、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