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是(  ) A.沿铁路延伸 B.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河流延伸 答案:D 解析:读上图可知早期的城市沿河流分布。 2.从1980年到2010年,上图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答案:A 解析:读上图可知,其城市空间形态由沿河分布向沿公路、铁路分布转变,故选A。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A、B、C、D四个商店经济效益由好到差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答案:D 解析:上图中A商店地处山区且无公路经过,经济效益最差;B商站位于公路的交会处,经济效益最好;C商店靠近公路,与远离公路的D商店相比,经济效益略好。 4.上图示经济效益最好的商店效益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B.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C.交通便捷,客流量大 D.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 答案:C 解析:上图中B商店位于公路的交会处,人流量大。 下面甲、乙两图表示范围相当的两个地区,根据图示居民点和商店分布状况,回答5~6题。  甲        乙      5.下列关于两地区居民点和商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地区居民点分布密度比乙图地区大 B.甲图地区商店分布密度比乙图地区大 C.甲图地区商店分布特点与居民点不同 D.乙图地区商店分布特点与居民点相似 答案:C 解析:甲图所示地区为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和居民点沿交通线分布,乙图所示地区为山区,商业网点和居民点沿河谷分布,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和居民点的密度大于山区。 6.甲图地区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主要是(  ) A.流动服务形式 B.固定形式 C.电视购物形式 D.网上购物形式 答案:B 解析:甲图商业网点沿交通线分布,组织形式主要是固定形式。 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上图中四点达到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答案:B 解析:读等值线图比较各点达成交易的几率数值即可得出答案。 8.若要在图上新建立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原有的三个商业中心在丙点达成交易的几率数值最小,说明丙点受原有三个商业中心的影响最小,因而丙点是建立新商业中心的最佳位置。 (2012·济南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答案:D 解析: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建国前河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建国后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大。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是郊区城市化。 10.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答案:A 解析:从城市的形态可判断该地区属于平原地形,它也是城市向外扩展的自然优势。 11.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答案:A 解析:从比例尺可判断该城市规模小,运输距离短,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上图中八条规划路线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答案:D 解析:在山区修建公路,公路线最好与等高线平行,c线最合理;从甲村到城市公路要过陡坡,道路在陡坡应呈“之”字型,①线最合理。 13.上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铁路经过城市时应从城市的边缘穿过,铁路穿越城区会带来噪声污染,同时加剧城市的交通拥堵;铁路线不应穿越陡坡,直接穿过山岭,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不安全。 14.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城市空间形态可能以铁路为轴线向两侧发展。 (2012·中山模拟)读下面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分析回答15~16题。  15.下列有关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多于南方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 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 答案:C 解析:总体是南方多于北方;拉萨、台北等没有物流企业总部;图示为分布格局,没有体现演变过程。 16.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答案:A 解析:北京不是港口,上海不是政治中心;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商业、交通、通讯等服务行业的支持,故D错。 二、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广高铁2005年6月23日开工建设,线路纵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里程1 069千米,共设15个车站。武广高铁拿下了中国铁路史上的3个冠军头衔:世界里程最长、技术最高和跑得最快的高速铁路。修建武广高铁的最直接原因是既有线路饱和。同时,修建武广线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城市群”在经济地图上的崛起。  材料二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动脉的十字相交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1)简述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 (2)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简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3)武广客运专线的全程贯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1)自然条件: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利于施工;跨越南岭,增加施工量;社会经济条件:沿线经济发达,城市多,人口多,客货运输需求量大;技术是保障。 (2)武汉地理位置适中,位于京广线与长江相交处,交通便捷;武汉位于江汉平原,农业发达;自身工业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区内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湖北省行政中心,古代军事重镇等。 (3)①缓解我国南北交通运输压力,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网;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④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18.下面为“我国东南某沿海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海港选址在P地而不在Q地的原因。 (2)该城市在规划中A、B、C、D为预留地。现在该市决定在上述四地中建设一化工小区,你认为选择什么地点适合,并说明理由。 (3)造成上图中局部地区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因素是什么? (4)据史料记载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请推测早期的城市形态。 答案:(1)Q地主要是水域条件(海水较浅)受到限制,通航和停泊条件不理想;且航道淤塞。P地水域条件优越,海水深;所以P地目前海港建设费用较低。 (2)D D地原料和产品运输方便;且远离市中心区,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且对城市水源地没有影响。 (3)城市地租是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的,地租偏高,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运输。 (4)早期城市是沿河流分布,城市形态是条带式或放射状。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