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童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行星、恒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120°18′E)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据下列信息判断3~4题。
3.该旅游的时间可能是:
A.劳动节 B.国庆节 C.春节 D.圣诞节
4.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情况的是(图中虚线圈为极圈,直线箭头表示光线,弧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
6.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7.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8.图3为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与强降雪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天气系统是
9.为迅速了解雪灾的地区分布情况,应优先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10.下图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根据资料完成11~12题。
1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矛盾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开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
15.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下面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18.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
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 气候 B水文 C. 植被 D.地形
19.下列人类行为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是
①大量燃烧煤炭 ②大量围湖造田 ③大量砍伐森林 ④大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8为“世界洋流模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示①、②、③、④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21.洋流④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B.夏季沿岸更加炎热
C. 引起气候反常现象 D. 高低纬间温差减小
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1950~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A.33‰ B.43‰
C.27‰ D.15‰
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是( )
A.1960~1961年 B.1959~1960年
C.1956~1957年 D.1949~1950年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25.为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开发能源,满足需要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变耕地为工业用地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示意图,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读下图回答26-28题。
26.基塘生产是
①商品谷物农业 ②种植园农业 ③水稻种植农业 ④生态农业
⑤持续发展农业 ⑥无土栽培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27.基塘生产的特色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下列哪个区位因素
A.气候 B.地形 C.市场 D.政策
28.现拟在图中A、B、C三处建制糖厂、食品厂和造纸厂,其最佳方案是
A.A-食品厂 B-造纸厂 C-制糖厂 B.A-造纸厂 B-食品厂 C-制糖厂
C.A-制糖厂 B-造纸厂 C-食品厂 D.A-制糖厂 B-食品厂 C-造纸厂
下图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0.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读某地区城区分布示意图,完成31~32题。
31.该地区城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3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完成33-34题。
33.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A.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煤炭资源丰富,铁矿石短缺
34.我国下列工业基地中,最需要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经验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
3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
A. 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C.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然十分严重
D.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根据下表 , 回答36-37题:
比 较 项 目
长 江 以 南
长 江 以 北
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比重
81%
19%
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
36.5%
63.5%
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0%
33.5%
水资源利用率
5. 5%
63.8%
人口
7亿
5. 5亿
耕地占全国的比重
1/3
2/3
水资源前景
富余1700亿立方米
缺水890亿立方米
36.表中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 5.5% 和63.8%, 主要是因为
A. 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 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 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 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37.下列不可作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决策依据的是:
A. 北方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 B.南方水资源充足,可以适当调出
C. 南方多洪涝灾害,水资源太多 D.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完全北方解决缺水问题
38.深圳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对其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 工业产值的比重飞速增长 B. 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C.第二产业的比重迅猛上升 D.原有劳动密集型工业大量外迁至其他发展中国家
图9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39—40题。
39.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全线可利用地形自流引水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40.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41.决定流域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植被状况
C.流域的自然背景 D.流域的人口密度
42.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主要依赖于
A.国有大企业的建立 B.边境贸易的发展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外资企业的建立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43—44题。
43.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
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 C.综合指标 D.人文指标
44.这四类区域
A.区位特征相同 B.优势特色相同
C.开发措施相同 D.各有相似的内部特征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完成45—46题。
45.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
46.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的填海造陆
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47.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玩具、服装、鞋帽、电子装配等企业受冲击较大,上述企业属于
A.资源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 B.资金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
C.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 D.技术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
48.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B.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
D. 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右图四条曲线代表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题
49. ②曲线代表的地区是
A 辽中南 B 京津唐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50. 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来看,影响区域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 B 自然条件
C 人口数量 D 人口迁移
参考答案
1-5 BABAA 6-10 ADBCC 11-15 DBDDC 16-20 BCDCC 21-25 DCAAC
26-30CBBDB 31-35DADDC 36-40 BCBDC 41-45 CDCDC 46-50 ACADA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