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检测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人,到了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三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在埃及,尼罗河的“清流改道”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地 给“清理”掉了。在欧洲,莱茵河河水严重污染,44种鱼类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 (3)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 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3)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4)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3.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 4.下图为l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我国北部地区沙尘暴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5)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l00 000千 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l/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我国 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7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2003年)  (1)我国7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 水系,从空间分布看, 地区的水质较好,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导致我国河流水质下降的污染物主要来源是什么? (3)改善我国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解析:由题干可知:该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第(1)题.漫画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 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水污染主要是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造成的,解决措施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答案:(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农业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理等。 2.解析:第(1)题,第一问读图容易解答,后三问难度稍大。苏州河的污染源除附近工 业污染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材料中“码头连绵不断”),另外还有酸雨污染,通过读图可知还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等。第(2)题,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了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其自动调节功能,要恢复其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3)题,环境问题单靠技术解决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第(4)题,由材料可看出,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 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三个即可)。 (2)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其很难 在短时间内恢复。 (3)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4)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属较简单的题目。另外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影响。注意回答问题的全面性。 答案要点: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沙尘暴的时空分布、成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第(1)题,读我 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并联系我国各省区的位置,可以分析出 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第(2)、(3)题,沙尘暴的自然原因:降水 少,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第(4)题,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措施应从增加地表植被角度来归纳。第(5)题,首钢搬迁主要是运用了行政手段。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寒冷干燥(少雨) 冷锋 (3)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 (4)合理放牧,定期轮牧,种植人工牧草,退耕还林还草。 (5)A 5.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措施。第(1)题,由图可 知,在水质类型所占比例中海河水系水质最差;而南北方河流相比较,南方水系因水量犬, 净化能力强,因此水质较北方好。第(2)题,水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第(3)题,水污染的治理应从控制污染源、加强技术投入、注重法规管理等方面开展。 答案:(1)海河 南方 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或废水循环使 用劝Ⅱ强管理和监测。使污水达标排放}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治理水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任答三点即可)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