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1·盐城调研)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完成1~3题。
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千米)
1.表示土地、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
A.a、b、c B.b、a、c C.c、b、a D.c、a、b
解析: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一般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土地成本还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故其波动情况远大于劳动力成本,因此图中的c表示土地成本、b表示劳动力成本;a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显然表示运费。
答案:D
2.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由上题解析和图可知,①地的运费过高,③地的土地成本过高,④地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较高,②地的综合成本最低,适合该工业的布局。
答案:B
3.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服装厂 B.糕点厂
C.乳制品厂 D.炼铝厂
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该企业最适宜布局在②地,在三项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应该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最有可能是服装厂。
答案:A
(2011·大连调研)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示意图,回答4~6题。
工业生产成本比重
4.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 )
A.西北内陆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解析:本题体现了考纲对“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要求。甲类工业科技投入比重大,属于技术导向型,应该布局在科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答案:B
5.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 )
A.在广州建棉纺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化工厂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乙类工业原料投入比重大,属于原料导向型。
答案:D
6.20世纪下半叶,丙类工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原理、运用地理规律的能力。丙类工业工资投入比重大,科技投入比重小,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具有充足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其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答案:C
(2011·日照模拟)右图中,M、N、G分别为原料
地、能源地和市场。P1点是某企业生产产品的运费最
低点和劳动力费用最高点,以P1为圆心的同心圆是该
企业的等运费线(单位:元)。下表是该企业生产单位产
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单位:元)。据此完成7~8题。
地 点
P1
P2
P3
P4
劳动力费用
50
42
28
20
7.若仅从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成本考虑,企业厂址应选择 ( )
A.P1点 B.P2点 C.P3点 D.P4点
解析:将四点的运费和劳动力费用相加,和最小的地点即为厂址。
答案:C
8.若企业的厂址选择在P4点,则该企业可能是 ( )
A.印刷厂 B.制糖厂
C.电子元件厂 D.电解铝厂
解析:P4点的区位最靠近N(能源地),应为电解铝厂。
答案:D
(2011·襄阳调研)下图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图”,读图完成9~10题。
9.粗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 )
A.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接近市场
B.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由图可知,粗炼厂布局在采矿地,为原料导向型工业;精炼厂布局在铜材消费区,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答案:A
10.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 ( )
A.加强各加工厂之间的联系,竞争发展
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
C.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
D.降低劳动力成本
解析:铜材加工厂与精炼厂布局在一起,属于工业集聚,可以加强加工厂与精炼厂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减少运输成本,但会加重环境污染。
答案:B
(2011·延边质检)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工业部门中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 )
A.时装设计 B.炼铝厂
C.电视机装配厂 D.水果罐头厂
解析:根据图中各要素所占比重可知,模式一对应的企业为技术导向型,模式二对应的企业为原料导向型,模式三对应的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模式四对应的企业为市场导向型。水果罐头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答案:D
12.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向内陆转移。
答案:A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迅猛发展,但在2008年末,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的状况,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中。
材料二 下面是攀钢和宝钢的区位略图。
(1)试说出与宝钢相比,攀钢发展钢铁企业的主要优势。
(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攀钢、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通过优势互补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解析:本题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当前面临的困境为背景设置题目,难度适中。攀钢位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及上海,劳动力价格低,但附近拥有较为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随着市场对钢铁需求量的减少,两大钢铁企业开始限产、减产,为此,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答案:(1)附近有铁矿、煤矿,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靠近水电站,满足企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劳动力成本低。
(2)钢铁需求量减少;市场的萎缩。
(3)利用攀钢的资源优势初炼钢,利用宝钢的技术优势深加工,再利用宝钢的品牌优势、接近海港的优势出口。
14.(2011·芜湖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我国南方某区域图
(1)图中A处建设了大型水电站,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3)图示区域内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部门众多,该地域内工业发展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区位的条件:水能集中在落差大的河段上;有色金属冶炼对原料、燃料需求量大;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多峡谷,河流落差大;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而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2)湘东: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集群效应强;消费市场较大,运输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交通便利;水能丰富。
(3)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5.(2011·苏南八校联考)北部湾经济圈包括广西、广东、海南沿北部湾地区。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的又一沿海区域经济区。读北部湾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据图分析北部湾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位置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海南岛西部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仅从全年盛行风向角度考虑,该钢铁厂布局最佳区位选择应是 ( )
(3)南宁重点规划发展铝加工产业,试分析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广西承接了大量由珠江三角洲转移的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这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1)北部湾经济圈的位置优势,从图中可判读:临海,紧邻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通道,并与发达的珠三角相临。交通优势,海陆交通便利,港口优良,铁路、公路、航空等与内地、珠三角、东南亚等地相通。(2)海南岛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严重大气污染的重工业应分布在偏西部,D最合理。(3)铝加工产业需要充足的原料;便利的交通;铝矿冶金需丰富的能源;该区域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廉价而便利;人口众多,市场消耗大,农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原料。(4)广西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珠三角和广西地区都有影响,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环境压力大,通过产业转移,缓解压力,为它进一步产业升级提供机会,提供空间,为珠三角提供支持,成为它的腹地。考查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及区位因素,能运用知识描述地理事物。
答案:(1)位置优势:临近海洋,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邻近港澳,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出海大通道
交通优势:多优良港口,海岸线长,临近印度洋—太平洋航线;有多条铁路与内地、珠三角、东南亚各国相通
(2)D
(3)铝矿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等
(4)为珠三角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缓解了珠三角资源的紧张状况;缓解了珠三角的环境压力;为珠三角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