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2.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中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
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棉花花期不变 D.棉花花期滞后
【解析】 第1题,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主要原因是跨纬度较广,南北受到太阳辐射差异大,所以北方温度低,寒冷期长,南方温度较高、寒冷期短,具体就表现在初霜和终霜出现的时间差异上。第2题,霜冻发生时,天气较为寒冷,地面辐射强,风力对其影响不大(因为有时霜冻发生时常伴随有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而大气逆辐射强,可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性能,会使地面气温升高,霜冻出现的几率会减少。第3题,在棉田中铺砂,夜晚可以阻挡地面降温,白天可以更好地吸收太阳辐射而快速增温,从而增加田间地温,棉花的花期也会提前,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答案】 1.B 2.D 3.B
4.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等削弱作用,使地面温度不太高;夜晚多云,云层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气温比无云时高;因此选择C项。
【答案】 C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6.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7.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解析】 该题组以水库周围气温的时空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等压面的判读以及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5题,从图中看出 ,3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高,15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温日变化最小。第6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第7题,15时近地面水库中心气温低,形成的气压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气压低。
【答案】 5.B 6.C 7.C
(2012·盐城模拟)阅读下表,回答8~9题。
在30°N不同海拔上海陆气温及其差值(℃)
海拔(米)
月份
(1)亚非大陆
(2)太平洋
(1)~(2)
海平面
1月
9.2
12.5
-3.3
7月
31.0
24.3
6.3
1 500
1月
5.5
6.5
-1.0
7月
24.0
16.4
7.6
3 000
1月
-1.3
-0.3
-1.0
7月
13.9
8.6
5.3
5 500
1月
-16.5
-14.5
-2.0
7月
-4.3
-6.8
2.5
9 000
1月
-41.8
-38.5
-3.3
7月
-28.1
-33.0
4.9
8.对表格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小
B.7月份,在海平面上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C.7月温差大于1月,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
9.下列等压面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高空海陆差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8题,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差变化有大有小,趋势表现不明显;7月份温差最大的在海拔1 500米,海陆热力差异最大;7月温差大,但冬夏季风的强弱与气压差有关;在不同海拔,1月大陆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第9题,从表格中可以获得1月和7月不同海拔的气温值,1月1 500米和5 500米都是大陆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因而气压大陆高,海洋低,A正确。
【答案】 8.D 9.A
10.(2012·南昌模拟)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气压(百帕)
a
601
b
612
c
1 015
d
1 000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
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
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
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
【解析】 根据表格中各点气压分析:c处与d处相比气压高,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d处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流运动方向为c→d→b→a→c。
【答案】 D
下图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2.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高低 B.海陆性质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解析】 第11题,此图反映500百帕气压值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从甲地向东北方向500百帕气压的分布高度逐渐降低,这说明甲的气压值比东北方向上同海拔地区的气压值要高,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指向东南方向,因此甲处的风向是西北风。第12题,乙位于青藏高原,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冬季,青藏高原形成高压中心,气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答案】 11.D 12.A
二、综合题
13.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第(2)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 (1)①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差,气温低。丙。
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4.读下面图a、图b、图c、图d。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哪处的气压高?________;C、D两地气压升高的是________。
(2)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_______。
(3)读图c,一般是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例如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低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地面气压________;但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________(早、晚)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随纬度变化而有区别,________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________。
(4)读图d,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季,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____。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
【解析】 第(1)题,气压高处等压面上凸,c处上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第(2)题,冷空气密度较大,其流经之处气压升高。第(3)题,读图可知,8~10时气压最高;低纬度地区(雅加达)气压日变化最明显,高纬度地区(莫斯科)气压日较差最小。第(4)题,结合前三题的结论分析。
【答案】 (1)B处 C处
(2)升高
(3)8~10 下降 晚 低纬度(热带) 减小
(4)冬 夏 增大 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