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 (2012·海口模拟)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1~2题。  1.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流速较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但河流主要以侧蚀为主。第2题,该处地形平坦,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弯曲易发生洪涝灾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弯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河流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较浅便于取水,有利于村落的发展。 【答案】  1.A 2.D  读“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 第3题,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在山麓地区形成冲积扇。第4题,图中显示的河段是弯曲的,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判断,b处堆积作用强,便于淘金。 【答案】  3.B 4.B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解析】 第5题,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图中②河段等高线最稀疏,流速慢,且河流弯曲,河漫滩最宽阔。第6题,比较前后时期水系的变化,可知后期的水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④河段上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把③处河段河流上游的水截断而形成的。 【答案】  5.B 6.A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7~8题。         图甲           图乙 7.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8.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解析】 第7题,结合图乙中E岸堆积(即左岸),F岸侵蚀(即右岸)判断,此图甲中地区位于北半球,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图乙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离河岸越远,岩石年龄越新;根据指向标及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④处为凹岸以侵蚀为主,②③为凸岸以堆积为主;④处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第8题,由上题分析知该地位于北半球;该河流流经温带地区,且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故可能会发生凌汛;该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该河流全年流量变化大;地下水由高潜水位流向低潜水位,且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故图中地下水的流向背离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  7.C 8.B (2012·北京西城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村落人比甲村落人先看到日出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乙村落的降水量远远大于甲村落 10.下列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交通闭塞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 C.农业生产常年受到台风的威胁 D.夏季,山区可能会出现泥石流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落位于山坡上,而乙村落位于山谷且附近有河流,故乙村落的自然条件较甲村落优越,其规模通常也比甲村落大。乙村落位置偏西且海拔低应后看到日出,②点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以堆积作用为主,乙村落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于甲村落。第10题,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在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山区,极易发生泥石流。华北沿海交通便利,夏季受台风影响小。 【答案】  9.C 10.D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11~12题。  11.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12.关于甲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解析】 析图可知B水文站水流量较稳定,说明受到上游湖泊的调蓄作用,故AB段的河流则由A处流向B处,即由西北流向东南。北半球河流应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E岸对应D岸。 【答案】  11.A 12.D 二、综合题 13.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深,________大,多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泥沙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交通)。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 村落平均人口(人/个)  甲 0.80 300~400  乙 0.53 <100  丙 0.20 100~200  ①写出地形区的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 ②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河流宽广 C.农业发达 D.矿产丰富 ③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A河段属河流上游,下切明显,多峡谷,C地处于河流下游,落差小,河流水流平稳,利于航行。第(2)题,由于岩层硬度不同,较硬岩层位于上层,易形成瀑布。第(3)题,图中甲处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河流冲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而乙处为秦岭山地,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因而聚落分布比较分散,聚落的密度较小。 【答案】  (1)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流速慢 沉积 航行 (2)C (3)①渭河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②A ③散居 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 14.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简要说明造成Ⅰ、Ⅱ、Ⅲ三地地貌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简述Ⅰ、Ⅱ、Ⅲ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解析】 ①图河床呈槽型,河流以堆积地貌为主;②图河床呈“V”型,以下蚀作用为主;③图河床有陡坡,有缓坡,说明有凸岸、凹岸,河流弯曲大。Ⅰ、Ⅱ、Ⅲ地区地形不同,要因地制宜搞好土地利用,同时各段都有各自的易发环境问题。 【答案】  (1)② ③ ① Ⅰ地位于河流上游,属低山丘陵地形,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Ⅱ、Ⅲ两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分别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建设水源林),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山地、丘陵地区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渍化;河口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出现海水倒灌,使地下水质恶化。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