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下题。
1.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国家
种植面积(万公倾)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万吨)
甲
4 400
2.14
9 416.06
乙
168
4.36
732. 48
丙
2 950
4.23
12 478.50
丁
1 036
1.80
1 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解析: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种植,耕地面积又是亚洲最大,故四个国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甲为印度;日本耕地狭小,故种植面积最小的乙应是日本;中国位于季风区的耕地较多,且水稻种植技术较高,故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总产量最大的丙国为中国;剩余的丁国则为泰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2年北京卷)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 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3.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图示为东非高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故游牧活动随着雨季而南北移动。基塔莱位于赤道以北,该地的游牧时间应为北半球夏季(7月),多多马位于南半球,其游牧时间为南半球夏季(1月),根据游牧方向,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10月份。
答案:2.B 3.D
(2012年广东佛山)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八分钟”展示了本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读书、自行车、音乐、双层大巴车、雨伞、足球等,据此完成4~5题。
4.最能反映伦敦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足球 B.自行车
C.音乐 D.雨伞
解析: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雨伞最能反映其自然环境的特征。
答案:D
5.关于北京与伦敦的正确说法是( )
A.伦敦比北京降水多,气温高
B.伦敦与北京的自然景观相似
C.伦敦冬季温和,没有降雪
D.北京夏季多雨,光照较伦敦少
解析:本题比较北京与伦敦的自然地理特征,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景观相似。
答案:B
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6~9题。
6.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解析:伊拉克在里海西南方,结合中亚的区域知识可知E地所在国家应为土库曼斯坦,由图示可知其海拔高度与海平面基本持平,因此可排除B项,再由该地处于40°N的亚洲西部可知D项错误。
答案:C
7.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解析:F地为塔里木盆地,由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状况及特征可排除A、B、D三项;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
答案: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G地为帕米尔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增加
解析:H地为华北平原,由此排除A项;G为青藏高原,由此排除C项;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D项错误。
答案:B
9.图中I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几年河流下游经常出现断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流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B.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
C.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D.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下游因断流所造成的危害
解析:I河为黄河,结合黄河下游断流问题进行分析。
答案:B
(2012年深圳调研)图1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8个国家访问路线示意图,图2是图1虚线方框区域放大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2中M为一月份20℃等温线分布状况,虚线L1、L2、L3、L4等温线弯曲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L1、L3 B.L1、L4
C.L2、L3 D.L2、L4
解析:等温线遇山地向低纬凸,遇洋流凸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答案:B
11.关于图2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自北向南减少
B.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
C.岛屿东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地形和洋流状况对岛屿气候影响很大
解析: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山地迎风波,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D
下图表示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国西部地区的特点是( )
A.面积大 B.人口少
C.科技力量强 D.淡水资源丰富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强、人口多;东部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面积大。
答案:C
13.该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多注入(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解析:由图中该国东西部资源指标信息,可判断该国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河流多注入北冰洋。
答案:D
(2012年四川卷)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4~15题。
14.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15.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解析:由题干及图可以看出,①②曲线赤道附近降水一个最多,一个最少,可确定这两个曲线表示非洲和南美洲,而南美洲西海岸降水较少,则可判定①为南美洲,②为非洲。南回归线穿越澳大利亚中部,故纬度较低,则④线应为澳大利亚,则③线为北美洲。M地处南美大陆西岸,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降水较少。
答案:14.C 15.D
二、综合题
16.(2012年盐城调研)如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④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⑤、⑥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
解析:主要考查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的成因、分布等。根据轮廓特点两个大洲分别为大洋洲和南美洲。①地位于25°~35°的大陆东岸,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③④两地同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地形的阻挡,差别较大;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⑤⑥虽然同属热带雨林气候,面积相差悬殊,从大气环流上,⑤地受东南信风影响,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地形上看,⑤地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平地小,⑥位于亚马孙平原上,面积广阔。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
(3)⑤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
17.(2012年浙江六校)下图所示国家农业约占该国GDP的23%(2005年),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63.3%。近年来,第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2005年分别约占GDP的35%和42%,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
(1)简述该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2)“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分析该国发展水电工业的主要条件。
(3)该国2000年前森林覆盖率曾达72.5%,但目前明显降低,试分析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4)试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解析:(1)地形的特点包括地势特点和地形类型。(2)分析水电工业发展的条件既要分析有利条件也要分析不利条件。(3)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从题干内容可知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会造成生态环境受影响,自然灾害多发。(4)全球变暖对该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热量增加,高山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高山冰川融化,会造成泥石流、滑坡灾害增多。
答案:(1)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地势陡峻,落差大。
(2)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流众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加大了水能资源开发的难度。
(3)森林覆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出现过度开垦现象。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滑坡、泥石流现象多发。
(4)全球变暖,该地区热量增加,生长期增长,可耕地范围扩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全球变暖,加速该国冰川消融,泥石流、滑坡灾害增多。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