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2)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泉州检测)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2011·北京西城区测试)下图为我国华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村落人比甲村落人先看到日出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乙村落的降水量远远大于甲村落 4.下列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交通闭塞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 C.农业生产常年受到台风的威胁 D.夏季,山区可能会出现泥石流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5~6题。  5.两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  ) A.断层 B.裂谷 C.背斜 D.向斜 6.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7~8题。  7.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 (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8.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东部的地貌是 (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峡谷 D.峡湾 10.形成东部的地貌过程中最明显的时间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回答11~12题。 11.下列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1·苏州模拟)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26分)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________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______游。(6分)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处。理由 (6分) (4)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8分) 14.山东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_______。(4分) A.甲 B.乙 C.丙 D. 丁 (2)经过实地考察,指出影响河流流速的因素有哪些。(10分) 解析与答案(12) 1.B解析: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②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也最宽阔。 2 .A解析:在后期阶段,东西向河流发生改道,这主要是④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造成的。 3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落位于山坡上,而乙村落位于山谷且附近有河流,故乙村落的自然条件较甲村落优越,其规模通常也比甲村落大。乙村落位置偏西且海拔低应后看到日出,②点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以堆积作用为主,乙村落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于甲村落。 4 .D解析: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在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山区,极易发生泥石流。华北沿海交通便利,夏季受台风影响小。 5 .A解析:从两河流的流向基本相似看,两河流经的是断层处。 6 .B解析:修建公路应尽量减小坡度,缩短距离,沿等高线修建,等高线遇河谷应向地势高处凸,综合分析可知乙方案最合理。 7 .D解析: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④河落差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 8 .D解析:河流落差越小越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④河在距河口一半的流程河段内落差变化最小,故最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 9 .B解析:图中东部地貌为河流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10 .C解析:该地位于台湾省东部,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沉积作用最明显。 11 .B解析: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如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扇有利于聚落的发育。 12 .D解析: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 13.解析:(1)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形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2)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结果。(3)建坝要考虑地基稳定状况以及水能多少两大因素。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4)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一般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河流含沙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几率和损失程度。 答案:(1)上 下 中 (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C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14.解析:第(1)题,根据水库和大坝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乙地区水流落差大,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作用明显,因此既能看到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地貌,又能看到河流堆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第(2)题,影响河流流速的因素包括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流域的地形、植被覆盖率、河流的宽度、河床的落差与摩擦力等。 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 B (2)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宽度、河床的落差与摩擦力、河流的含沙量、流域的地形、流域的植被覆盖率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