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4)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是不同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热带雨林带最可能是 ( )
A.B B.D C.E D.F
2.区域内气温差别最小和降水量差别最大的区域分别是 ( )
A.DA B.BE C.BF D.DF
(2010·福建高考)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2011·盐城模拟)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5~7题。
5.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6.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德干高原 D.巴西高原
(2011·淄博检测)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8~9题。
8.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
9.丙地可能是 ( )
A.天山 B.秦岭 C.大兴安岭 D.阴山
(201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11.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12.该山可能位于 ( )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二、综合题(共40分)
13.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安第斯山脉的植被垂直带
(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可能是(3分) (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
(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6分)
(3)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4分)
(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4分)
14.(2011·合肥模拟)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23分)
(1)该国最可能是(3分) (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6分)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9分)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5分)
解析与答案(14)
1. C解析:E区域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2 .D解析:从图中可知D区域内气温差别最小,F区域内降水差别最大。
3 .D解析:本题考查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南方雪线较低,西北方雪线较高,因此其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4 .B解析:本题考查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不足。横断山区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因此西北部雪线较高,东南部雪线较低。
5 .B解析:读图可知:X方向为南北方向,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Y方向为垂直方向,海拔升高热量减少,湿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6 .A解析:照片为热带雨林的典型板状树根。
7 .A解析:纬度40°~60°大陆东西两岸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 .D解析:甲地位于南半球,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热带草原)凋零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甲地昼最短,从乙丙丁三地的基带可知三地纬度是丁>乙>丙,故四地昼长为丁>乙>丙>甲。
9 .B解析:丙地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属于北温带。
10 .B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在3000 m以上东坡的高山常绿灌丛草甸带海拔分布比西坡低且跨度大,说明东坡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故选B。
11 .D解析:从图中可知,在东坡1500 m以下河谷是干旱河谷,说明该处河谷主要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朗,降水少,故形成干旱的自然特征。
12 .A解析:此山有常绿阔叶林带且海拔在1500 m以上,故该山可能位于四川。
13.解析:(1)从山麓地带为热带雨林可知,它与亚马孙平原距离最近。(2)从图中不难读出安第斯山的基带、顶带的名称,树林和雪线的高度。根据4800 m为0℃和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0.6℃可计算出山麓地带的气温28.8℃。(3)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4)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是由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形成的。
答案:(1)B (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的冰川带。树线的高度为3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28.8℃(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3)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优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4)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14.解析:由各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图为日本,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
答案:(1)C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①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②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③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