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环境保护(选修6)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0×4=40分)
读下列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3题。
1.该植被是( )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2.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1~3.解析 第1题,该种植被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且西藏、内蒙古、新疆和青海四省区最多,结合已有知识以上四省区为我国的四大牧区,判断出该种植被是草原。第2题,该植被分布区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沙漠化严重。第3题,该植被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所以既有高寒气候区,也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但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
答案 1.D
2.B
3.C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图,回答第4题。
4.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②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③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④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⑤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 由图可知,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不是最少;水源污染(56.6%)是最主要的环节;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多样;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占17.1%,不足1/5;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占73.7%,超过了70%,故B项正确。
答案 B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5题。
资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见图。
5.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③连续的阴雨天气 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⑤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解析 读图可知,主城区污染物以NOx为主,NOx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排放;工业区SO2和PM10排放较多。出现混浊天气除了和人为排放有关,还有自然原因。当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而阴雨天气和森林能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 C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面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材料。根据所提供材料,回答6~7题。
材料一 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如图),监测点分别为①、②、③、④。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①
0.162
0.010
0.062
②
0.178
0.006
0.057
③
0.178
0.012
0.061
④
0.220
0.011
0.074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比数据(%)。
监测点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①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②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③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④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6.①、②、③、④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根据以上图文材料,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①加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降低裸地的面积 ③降低建筑用地的面积 ④增大水体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7.解析 第6题,图中②点PM10浓度的平均值最低,故空气质量最好。因为图中②点生态环境保护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第7题,提高甲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大水体面积;降低裸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
答案 6.B
7.D
8.下图是洞庭湖不同时期的湖泊略图(阴影代表水域)。四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解析 根据湖泊面积大小直接推断即可。
答案 B
在南水北调引水入京后,北京市水务局将逐渐关停自备井,停止从地下采水,使地下水水位回升。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水务局关停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专业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10.水务局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9~10.解析 第9题,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会对水资源任意利用,水务局“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所以属资源环境管理。第10题,北京市水务局隶属国家机关的下属行政权力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对水资源的管理,其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答案 9.B
10.A
二、综合题(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草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防污等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材料二 我国牧区有草原3.13亿hm2,草原可利用面积约2.2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长期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的经营一直处于掠夺式利用和自然粗放经营阶段,导致了天然草场退化、沙化趋势日益严重。平均风沙日每年在80天以上,草原退化速度现仍以每年133.4万hm2的速度扩展。
材料三 我国可利用草场资源示意图。
(1)分析我国草场资源退化、沙化日趋严重产生的主要危害。
(2)我国畜牧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1)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或水土流失面积逐渐扩大);沙尘暴增多,沙漠化扩大;旱灾水灾频繁;土地肥力下降;草场资源产量、质量下降,畜草矛盾突出;物种减少等。(任意四点即可)
(2)建设人工草场;规划合理的载畜量;保护天然草场资源。
1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材料二 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在城市居民中大力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发动广大群众创造他们自己的环保型生活方式。下图是四类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方式。
(1)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
(2)目前,许多城市对各类垃圾多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你认为会产生哪些问题?
答案 (1)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低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环境系统吸收CO2的能力。(任答三点即可)
(2)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可能发生爆炸事件等。(任答两点即可)
13.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下图为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措施。
答案 (1)废水、废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和有毒溶液等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土壤、大气,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电子废弃物占用土地;废旧电器重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2)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的监管;分类收集,企业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
1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说明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15.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下图是黄河中游某一支流水文站实测的该河流量和污染程度的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分析,河流流量与河水污染程度有何关系?
(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该地的水污染?
答案 (1)河流流量越大,污染程度越轻;河流流量越少,污染程度越重(或答河流流量与污染程度呈负相关)。
(2)实行清洁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对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
16.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答案 (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
(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定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