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出生率(%) 3.8 3.8 2.9 1.3  人口死亡率(%) 2.4 3.2 1.7 1.0  自然增长率(%) 1.4 0.6 1.2 0.3  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2.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拉丁美洲 1~2.解析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根据表中死亡率数值的大小可知,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丁,故B项正确。第2题,从表中可知,该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属“低—低—低”型,故该国最可能位于经济发达的北欧。 答案 1.B 2.A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第3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大,则人口增长速度快;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小,则人口增长速度慢。 答案 A 读上海市1960年、1985年和201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第4题。  4.上海市1960年、1985年和2010年的人口变化过程(  ) A.依次用图2、图1、图3来表示 B.能够揭示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C.能够揭示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能反映15岁到25岁人口逐渐减少 解析 上海市人口变化过程依次可用图3、图1、图2来表示,反映了人口寿命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 答案 B 下表为世界、中国、印度、德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8年)统计表。据此完成5~6题。 世界和国家 年龄构成 抚养比(指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① 27.7 64.9 7.4 0.6  ② 20.9 71.3 7.8 0.4  ③ 32.2 63.1 4.7 0.6  ④ 13.9 66.5 19.6 0.5  5.①代表的是(  ) A.世界 B.中国 C.印度 D.德国 6.②国抚养比低的原因是(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C.儿童人口比重大 D.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5~6.解析 第5题,运用比较法,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应为印度,最小的应为德国,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比世界的平均值要低,故①代表的是世界。第6题,要求自学新概念,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问题。抚养比是个分数,分数值低应该是分子小,分母大导致的。 答案 5.A 6.B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根据此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数变化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8.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7~8.解析 第7题,一般国家人口数量在过渡期和工业期增长很大,故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第8题,过渡期人口数量在增长,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 7.D 8.B 9.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如果该措施得以推行,则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 A.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而导致的养老金需求增大问题 B.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既可延迟社保支付,减轻财政负担,又可增加就业 C.延迟退休年龄使就业压力减轻 D.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 解析 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可缓解养老金需求增加的问题,但会使我国的就业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我国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仍较大,仍需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 A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1.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10~11.解析 第10题,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折线图分析,当地人口死亡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但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总量应该保持增长趋势。第11题,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0~2000年之间,此期间≥65岁以上人口比值由5.59%增加到了7.47%。 答案 10.B 11.B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2~13题。  12.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13.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2~13.解析 第12题,图1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所带来的影响是青壮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第13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故D项正确。 答案 12.B 13.D 下图是“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年后我国的环境压力继续增大 B.2012年左右我国社会负担将达到最大 C.我国劳动力总数与人口总数同比例增加 D.2025年后我国人口抚养比提高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 14~15.解析 第14题,我国总人口是先上升后缓慢下降,①为总人口曲线;总人口在上升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上升,总人口处于下降期,则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故③曲线为劳动年龄人口曲线。第15题,我国人口数量上升,但人口老龄化加剧,故在2025年后人口抚养比提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所致。 答案 14.B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6月10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但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到1 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 600万到2 000万。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分析其原因。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海 宁夏 (2)江苏 上海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现代 (5)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17.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 国家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A国 50 45 5  B国 17 65 18   (4)分析图和表格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30 A C (2)A (3)略 (4)人口出生率高 自然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大 加大资源、环境、教育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18.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 A.人口数量 B.人口年龄构成 C.人口合理容量 D.城市化水平 (2)读材料一,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的是________。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4)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解析 第(1)题,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和城市化水平,人口合理容量需要和相应资源一起评价,不是人口普查可以解决的。第(2)题,对应我国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可知B为1950年人口金字塔,C为1980年人口金字塔,D为2010年人口金字塔,A为2050年人口金字塔。2010年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3)题,人口老龄化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过重,影响经济增长等。第(4)题,开放性试题,回答赞成、不赞成都可,但要说清原因。 答案 (1)C (2)D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3)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4)赞成。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或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