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2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垦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解析 第1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起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不可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排除①和④。
答案 1.C
2.B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下表完成3~4题。
表 某区域湖泊变化情况
总面积/km2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
20世纪50年代
83 400
2 848
20世纪80年代
70 988
2 305
减少数量
12 412
543
3.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与表中所示变化无关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4.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km2的湿地,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湿地周边的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为了防控禽流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呈正相关
3~4.解析 第3题,表中显示,某区域湖泊面积缩小,个数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过度引水灌溉和大规模围湖造田形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水体污染现象,与此无关。第4题,湿地周边村庄发生禽流感,B项说法最能说明问题。并没有数据说明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呈正相关。
答案 3.A
4.B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第5题。
5.图中五国共同营造了一条长达数千千米的绿色植物带,其主要功能是( )
A.控制沙漠的北移
B.控制沙漠的南移
C.减轻高气压的强度
D.促进西风的深入
解析 北非五国的南部为沙漠,营造长达数千千米的绿色植物带是为了控制沙漠的北移,故A项正确。
答案 A
2009年10月30日,中国赴苏丹第五批275名官兵安全抵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南航圆满完成了接送我国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包机任务。读苏丹位置图,回答6~7题。
6.在维和部队人员带回的苏丹彩色图片可以发现,有一条巨大的“黄色带”从达尔富尔地区穿过并延伸至中亚和中东。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由于该“黄色带”的发展使得这里极为贫穷,该“黄色带”可能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盐碱化
7.该“黄色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膨胀,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坡度较大
C.气候湿润,大气污染物排放过多
D.频繁的旱涝变化
6~7.解析 第6题,由经纬度可知,这里应是热带沙漠气候,土地已严重荒漠化。第7题,在草原半荒漠地带,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加快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答案 6.A
7.A
读下表,据此回答8~9题。
表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转化来源湿地
类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 027
0
17 627
水库坑塘
25 657
-33
-211
5 694
926
水田
76
-793
-1 053
0
0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8.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9.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8~9.解析 第8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河渠、海涂、水库坑塘、水田的面积变化是+765hm2、+15488hm2、+
32033hm2、-1770hm2,由此可以看出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故B项正确。第9题,与2000年相比,总体湿地的面积增加很多,所以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答案 8.B
9.C
图1是某著名湖泊,图2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2题。
10.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风沙
C.降水 D.气温
11.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12.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沙尘暴 D.水土流失
10~12.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1、4、7月咸海的水位有明显的变化,这与入湖水量有直接的关系,而入湖的河流水的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第11题,由于近年来沿湖地区的农业发展,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导致②线逐渐靠近①线。第12题,图示地区是干旱地区, 主要存在问题与风力作用直接相关,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由于农业大量引水灌溉易产生土地的次生盐渍化;而水土流失是由大强度降水引起的,在本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答案 10.D
11.D
12.D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15题。
1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13~15.解析 第13题,冬季由于降水少,河流注入湖泊的水减少,因此鄱阳湖水浅,湖滩面积大。第14题,鄱阳湖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所以没有结冰期。由于湖底线状洼地的原因加上冬季水少、水浅,因此呈现出“冬季一条线”的景观;夏季由于河流有大量的水注入,使鄱阳湖蓄水面在逐渐扩大,因此呈现“夏季一大片”的景观。第15题,鄱阳湖区域由于人口多,人地矛盾突出,人们大量围湖造田,造成湖泊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答案 13.A
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但1959~2000年,青海湖平均每年水量减少3.6亿立方米。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海湖年亏损水量中,人类耗用水仅占五分之一。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很多,湖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和________。
(2)青海湖水位下降使环青海湖地区气温日较差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 (1)降水量减少(或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气候变暖导致)湖面蒸发量增加
(2)增大
17.2010年4月6日,北方地区最强沙尘暴正式影响北京,今天本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一次浮尘天气。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浮尘主要由外来沙源引起,沙尘暴主要来自本地沙漠。影响北京的沙源主要有三个:毛乌素和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路径第一条是从蒙古国经浑善达克沙地一带和河北北部影响北京;第二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一带经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三条是从黄土高原经山西北部影响河北和北京地区。(18分)
(1)试分析图中沙源地的地表特点。
(2)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试说明原因。
(3)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4)近年来,我国北京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2)春季(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或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3)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 “三北”防护林体系
(4)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1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2008年6月17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要是“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
材料二
表 部分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单位:万平方千米)
新
内蒙古
藏
甘
青
陕
宁
冀
107.16
62.24
43.35
19.35
19.17
2.99
2.97
2.32
图 部分省区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分布
(1)①荒漠的名称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①地和②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其荒漠化产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双选)(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D.过度农垦
(3)结合表格对比分析新疆和内蒙古在荒漠化土地和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上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地区
差异
成因
新疆
内蒙古
(4)内蒙古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由图中轮廓和位置可知①为塔里木盆地,②为内蒙古高原,进而判断其形成荒漠化的原因。由材料二可知不同省区荒漠化与沙化的特点,明确不同地区荒漠化和沙化的原因。
答案 (1)塔克拉玛干沙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风力作用强。
(2)BC
(3)
地区
差异
成因
新疆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
比内蒙古离海洋远,降水少
内蒙古
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分布广
草原面积广大,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土地退化,沙化严重
(4)合理发展畜牧业,防止过度放牧;加强人工草场建设;退耕还草;已沙化土地采取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
【点此下载】